浅析中国煤科的国际化经营
摘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内煤企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研究国际化经营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作为国家大型央企和煤炭科技创新服务企业,中国煤科走在国际化经营前列,迎接国际竞争,实现自我发展。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煤科”)是全球唯一全产业链综合性煤炭科技创新型企业,为客户提供包括地勘、设计、煤机装备、安全技术与装备、节能减排、工程总包、煤矿运营等技术与产品为一体的集成式服务,自2008年合并组建以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动和区域一体化政策引导下,一直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并砥砺前行。

一、 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突破国家界限、向国外发展业务,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实现产品交换国际化、生产过程国际化、信息传播与利用国际化以及企业组织形态国际化。当企业经营活动与国际经济发生某种联系的时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就开始了。国际化经营意味着企业可以占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国际资金[1]

二、 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1. 实现自我发展必然选择国际化经营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日益融合,国际化经营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中国煤科作为国家煤炭科技服务性支柱企业,与国际煤炭市场接轨,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也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培育核心竞争力要求国际化经营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煤科面临着激烈的国外竞争,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才能够抓住煤炭市场国际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才能更好地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业务结构调整,整合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逐步培育核心竞争力[2]

3. 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国际化经营

在低碳环保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国家优化煤炭工业结构,鼓励煤企开发海外资源。煤炭消费依赖进口以及煤炭消费快速增长的国家也在海外争夺资源,这就导致国际煤炭资源开发竞争非常激烈。立足于国内煤炭市场的中国煤科,新形势下如何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如何利用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实现自身长期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3]

三、 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

1. 自身雄厚实力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

中国煤科业务范围涵盖煤机智能制造、安全技术装备、清洁能源、设计建设、示范工程、新兴产业六大板块,拥有30家直属企业和1家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实验室、检测中心等133个,承担全行业50%以上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85%以上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95%以上国家煤矿用产品的质量检测检验,设计建成了中国80%以上大型煤矿、选煤厂,原创行业80%以上在用技术与装备,研发世界首台9m大采高特厚煤层采煤机、首台8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首套超大运力刮板输送机、首套煤巷智能掘支运三位一体快速掘进系统、综采工作面智能无人化开采系统。

2. 多年“走出去”的经验是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煤科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吸取初期经验教训并加以总结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在境外工程勘察设计和设备集成领域,已逐步培育出了一支相对成熟的国际化队伍,加之“十三五”后期对外技术服务业务的迅速发展,都为中国煤科国际化经营全方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国家的鼓励扶持政策是国际化经营的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相关部委围绕这个主题制定和修改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在金融、财政、外汇、税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些都为中国煤科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建设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 中国煤科国际化经营思考

中国煤科的国际化经营以多元化为出发点,以设计带动装备,以装备引领标准,以标准助力工程,以工程延伸新兴产业,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充分发挥整体品牌优势,以设计咨询业务为先导,逐步带动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生产运营及工程监理业务“走出去”,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紧密联合,着力为客户提供集成式、一站式工程服务,实现向国际工程公司的转型;二是广泛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长期经营煤炭资源活跃地区,通过推动建设集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一体化的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完善的资源控制网络、全球销售网络和属地服务网络,以此拓展非煤矿山、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板块,实现向本土化经营的转型;三是紧密依托在建项目和重点跟踪项目,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的务实合作,积极互联互通推进标准互认,积极开展国际检测验证业务,以行业标准“走出去”带动公司产品、服务、装备和技术“走出去”,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经营范围的全覆盖。

五、 国际化经营保障措施

1. 政策保障

坚定“走出去”信心,视国际化为长期持久战略[4],保证内部政策的连续性,在“一带一路”有所作为;委托专业机构,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国际经营规划,作为国际业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此统筹全集团海外事业发展。

2. 机制保障

建立专门的国际化经营考核机制和用人机制:一是在国内外广泛深入调研的前提下,支持涉外骨干单位构建适应国际业务发展特色的经营考核机制,引导、鼓励各二级企业开展海外业务;二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用人制度,健全长期驻外人员选派和轮换机制,切实消除外派人员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他们的职业利益。

3. 资金保障

资金筹集和配置是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关键,集团公司层面建立协调机制,负责协调国际业务发展需求和资金筹措配置的对接,充分利用集团内部金租公司和财务公司优势,拓宽打通境外投融资渠道,为国际业务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5]

4. 人才保障

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商务同时还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首先必须“招得进”,不断完善用人体制和机制,加大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留学归国人员或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吸纳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6];其次必须“留得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大国际化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建设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库,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保障国际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六、 结语

当前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全球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政赤字升高,项目业主违约风险上升,境外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中国煤科坚定国际化经营信心,积极对后疫情时代的海外寒冬,备足“冬衣”,科学决策、理性决策,加强核心技术推广,发挥传统技术优势,提高国际影响力,抓好在建,以干促揽,以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国际化经营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菊香.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考[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2006:239-241.

[2] 田象生.浅议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商务月刊,2002:12-13.

[3] 郭卫东.煤炭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44.

[4] 苏文.关于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1:1-5.

[5] 刘娉婷.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J].市场观察,2015:176-177.

[6] 文书生.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经营思路[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10.

作者简介:韩太明(1984-),男,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从事所在公司海外工程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