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含有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十分重要且最为舒适的生存条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湿地处于水系统、大气系统和陆地系统的界面,因此受到很多自然力的作用,其对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所以在对湿地生态环境评价(WEEIA)时,不但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常规原则除外,也要注意到湿地生态系统和其它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有目的的建设WEEIA 的理论构架,提高生态系统评价影响应用性和科学性。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识别、影响因子等问题进行探讨,这对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跟常规评价工作较为相似,首先要评价湿地对于生态系统环境的直接影响,其次还要考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因此,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介绍
湿地处于水生态系统、陆地、大气系统交界地带。它广泛覆盖于世界每个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它的生态净化能力极强,是地球上一种多功能、独特性的生态系统,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生态系统当中,冠以“地球之肾”的美称。虽然湿地的概念当前还没有统一,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各个角度来看,湿地会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此系统区别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与水生生态系统有不同,它在二者之间的临界生态系统,亦是如此,湿地生态系统都有着特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利益的全面性、生态系统的易变性以及系统生物广泛性。
二、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湿地生态系统资源面积逐年减少
通过相关湿地生态系统资料进行查阅,文章中清晰的记录了最近几年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研发的进程中没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湿地资源的严重受损,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湿地资源的面积,相应湿地的调蓄功能下降,不能够对四周环境进行调蓄,致使洪涝和干旱变得越来越严重。
(二)、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受到威胁
依照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业湿地有植物361中,动物410中,这里边还包含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研发进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和负责任人不能够很好地做到保护环境的工作,导致生态系统污染越来越严重,残害可生物的栖息地致使其遭受到危险,最为严重的就是那些生物因此从地球上消失。
(三)、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改变
湿地还包含调节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不过由于人们私自开发,导致湿地的此项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带来的气候异常,导致了当地气候变化不便于保卫和调节生态系统。
(四)、湿地生态系统污染增加
湿地被大面积的开发,工农业生产所排泄出来的污水导致湿地的污染十分的严重,湿地生态系统持续的恶化,如环渤海经济开发区排泄出的污染源COD、氨氮平均值已经持平国家的标准,致使相关海域遭受严重污染,十分严重的影响水生生物的发育和生产,也导致了赤潮的产生。
三、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一)、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方法
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一般环境有不一样的地方,对应的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也不能够按照一般的环境影响来进行评价,要参照湿地功能为中西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下,对湿地功能影响进程来进行评判,通常来说就是通过功能指标来对区域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量化,阐述湿地变化和功能现状的功能指数,再对功能指数受到外来影响的作用下所得到的变化,断定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
(二)、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
如图1所示,当前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主要的流程是湿地类型资料的查找、湿地环境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土壤调查、土地利用图、生物物种调查、地下水质调整)、湿地类型及当前情况分析、湿地功能介绍、影响因子、影响程度介绍、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图一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三)、湿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问题
当下,我国在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诸多方面的科研还在最低阶段,会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此体现为:适合于湿地资源研发EIA(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监测。生态监测的有效实施是EIA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空间上或者时间上进行测定、观察指定的湿地区域,掌握湿地范围内生态系统或者生态聚合体的数量、功能、结构、类型等。不过就当前并没有形成合适的生态监测系统,要通过许多科研人员的加强这方面的努力;可延续性的EIA李龙与实践都还显得嫩涩。发展湿地资源开发EIA不仅仅要对水、动植物、大气、土壤等资源进行逐个的影响评价外,还要在此前提下进行综合评价。但是因为可持续性EIA理论与实践稍显嫩涩,导致影响评价很难有效进行。
(四)、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减缓措施和代替方案
当减缓措施提出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措施对于生态系统组分的影响。减缓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法律措施。工程措施中主要涉及降低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保证其措施对于水质条件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在修建道路时,要留出动物的迁移通道,保护动植物生长和恢复。对于在施工期间,存在的一些急性影响,要制定针对性措施。法律法规措施,主要是包含对于保护区域的划定和监管,对此建立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对于在生态环境中有潜在危害的化学药品进行管制。
对于现有技术手段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时,要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包含选址和工艺替代方案,选址替代方案是指将项目选址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低的地方,目的是将影响降到最低,工艺替代方案是指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清洁生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调节气候、净化生的作用。当前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有效执行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合理地评价湿地生态环境,目的是以此作为参考,制定行之有效的减缓措施,进而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本文的探讨,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执行的,但是当前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区深入探究,完善生态监测系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丽学,李学森,窦孝鹏等.湿地保护的意义及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 2003. ( 7) :8 ~ 9.
[2]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 [J] . 卿华1 ,刘绪超2 . 全文版:工程技术 . 2016(5).
[3]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 [J] . 刘伟生 ,李翔 ,舒俭民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6(6).
[4]穆棱河草原湿地生态小区变迁初步探讨 [J] . 王成忠 . 水利科技与经济 . 2006(7).
[5]黄传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造福人类———访林业部保护司甄仁德 司长[J].林业与社会,2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