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分析与研究
摘要: 配电网带电作业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10kV配电网作为绝大多数用户用电的主线路,其供电的连续性将直接关系到供电服务质量。所以,在新增用户、增容改造或及定期检修时,有必要在配电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通过分析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危险关键点,提出相应了的安全对策。

0引言

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配电线路中的带电作业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带电检修技术主要是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对配电线路展开定期检修,其目的在于确保线路的科学性与正常性。但配电线路具有网络复杂、涉及面大的特点,容易发生故障问题,应用带电检修技术能够使配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近年来,电网的覆盖范围逐渐增加,特别是10KV的输配电线路,其实用性强,稳定性高,在配电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跳闸现象,可能导致故障,从而达到总电网的20%,开展配网带电作业研究势在必行。

一、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概述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对电能质量及其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在日益提高,用电量也在与日俱增。一旦因设备缺陷而实行停电检修,即使短时间停电,也会给用户的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而10kV配电网作为绝大多数用户用电的主线路,其供电的连续性将直接关系到供电服务质量。所以,在新增用户、增容改造或及定期检修时,有必要在配电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

实施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在不间断供电的前提下处理电网故障与缺陷,有助于提高电网检修的及时性,有效解决与用户用电之间的矛盾,有助于迅速完成检修工作,大大节省了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若采用带电作用,就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停电而引发大量倒闸操作的不合理电网维护行为,也可以让一般用户不必采用双电源,减少配网线路投资。

一、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检修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确定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人们经常忽视安全距离因素,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为配电系统线路的长度及设备各不相同,产生的最大电压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科学地展开计算,确定出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再展开后续的操作。设计保护间隙。放电电压应具有极其稳定的特点和较强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设备的影响。

保护间隔可随时调节,如在安装拣货组拆卸设备时,应增强保护间隙,安装结束之后,缩短保护间隔的时间。注重配电作业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检修技术的应用,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技术素养。

与传统的检修工作相比,带电作业检修技术的难度更大,如果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养,必定会导致带电作业检修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注重配电作业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整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电力部门应高度重视,制定具体的培训措施。

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方法

2.1中间电位法

该方法通过绝缘体与带电体、接地体隔离开来。穿绝缘服后直接与带电体接触与站在绝缘平台使用绝缘杆与带电体接触是目前中间电位法最典型的两种方法。绝缘子串在进入强电场仅仅是在出入强电场的某段时间内人体处于中间电位状态。较之间接作业法,中间电位法缩短了操作工具,使得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得以改善,工作效率也获得相应地提高。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将检修人员运送到处在中间电位的检修设备上,再让人通过小型绝缘工具进行设备检修或者把作业人员用绝缘衣帽包裹起来,在带电设备上实施作业。

2.2分相检修法

从理论上看,电力检修人员没有必要再借助绝缘工作就能够与配网线路设备直接接触。因一相接地状态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所以只适合短时间、小故障的带电作用。采用分相检修法,把检修相的电压降低到零,其他两相的电压提升到线电压。设备绝缘已经考虑到线电压,因而并不会对两相设备造成损害,同时又因线电压保持对称,因而仍旧处于正常供电状态。分相检修应注意到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这两者与接地电阻值密切相关。只有当检修人员的接地点的电阻小于10Ω时,才被允许开展分相检修,而且作业要身穿屏蔽服与导电鞋进行分流。尽管分相检修法好比在停电作业那样由双手直接完成,但要时刻保持与邻相带电设备间的距离,必要时加装绝缘挡板。

2.3带电水冲洗法

作为防范电力设备污闪的有效措施,带电水冲洗是目前10kV配网线路中使用最广的带电作业方法。按主绝缘分类,带电水冲洗有以水柱为主绝缘或是依靠水柱与绝缘杆组合的绝缘。将电阻率合格的水加压输送到水枪喷嘴,用射出的压力水柱把包括带电绝缘子、瓷套在内的绝缘设备冲洗干净。水柱有连续与断续之分,后者所射出的水柱因被空气阻隔而使之电气性能好,泄漏电流小,闪络电压高。与绝缘材料相比,水柱的电性能相对较差,也不能拉长。因此,在大中型带电水冲洗的过程中,泄露电流在大多情况下高于1mA,因此亟需采取防护措施,限制电流流经人体,譬如在水枪握手处拖一条接地线,以实现旁路分流。但须注意,当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采用带电水冲洗易引发冲闪事故。

三、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重要性及危险点分析

3.1特殊气候状况下引发的危险点

由于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工程机理十分繁琐,加上外部各类社会和自然条件交叉化影响,使得现场施工人员难以及时地布置拓展特定故障检修活动,使得线路检修质量和进程全面滞后。常见的恶劣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周边环境、狂风暴雨等,尤其在强风席卷过程中,带电作业人员将失去平衡性,而阴雨天气又会造成导线电阻数值的波动迹象,严重情况下直接令绝缘设备丧失应有的绝缘性,最终安全故障问题势必不断深入。

3.2选用不合理作业器具导致的危险点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往往需要选用一些特殊性绝缘器具,但是因为长时期的作业操作和运输影响,使得这部分器具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破坏问题,进一步丧失其应有的绝缘性能。如某些施工人员不曾注意到自身选用的绝缘器具已然超出使用期限,在布置拓展电气实验过程中盲目地进行带电作业,其间绝缘器具因为受潮、腐蚀、变质等问题影响,不能适当地发挥出自身的绝缘功效或是直接丧失绝缘性能;再就是因为电气操作模式错误而引起车辆覆盖、倒塌和电气设备的碰撞现象,加上绝缘器具本身遗留隐患,都会令现场变得极度危险。

3.3安全距离忽视引起的危险点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组织过程中,许多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施工人员,因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未能达标,经常会忽视这部分安全距离控制的存在意义,直接选择在危险区域内开展带电作业,最终势必引发大规模的施工事故。

结论

带电作业是实施不停电作业,提高供电可靠率的重要措施,带电作业的实施既可以保证用户良好的用电体验,也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是配电网检修的重要手段,也是符合电网发展方向的重要技术。带电作业不仅关乎电网本身安全,同时也是保障供电连续性、稳定性的重要举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带电作业可以规避长时间断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配电网带电作业本身有一定危险性,要求我们在技术方面、人员素养方面,必须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有效规避带电作业中事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故障检修、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桂芬.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施工实例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0(1)

[2]胡毅.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 高进峰.试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5):143-144.

[4] 刘英杰.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231-232.

[5] 隆晨海,杨淼,甄朝晖,李金亮,熊子萱.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具挂板装置的研制[J].电气时代,2019(0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