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摘要: 班组安全管理是落实全员安全职责、推动安全管理提升的有利抓手,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关键环节。班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班组活力,目的是把班组安全管理作为基础,建设“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提升有保障”的电力企业班组,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着重提出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举措,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电力企业班组作为最基本的组织细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效益、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班组管理路径,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打造特色班组文化,活跃班组细胞,大力提高班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加强班组管理是强化基础管理的需要

班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各项生产工作最终要通过班组落实。班组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比如,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最基层的班组,是涉及安全管理、运维抢修、经营质效、供电服务等全部主营业务的基本执行单元,所以加强班组管理是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的基础要素。

1.2加强班组管理是培养企业人才的需要

班组是企业具体工作的落地平台,是员工锤炼本领、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新员工入职后,首先会考虑分配到基层班组锻炼,其主要目的是让这些高校毕业生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比如:国家电网公司规定,新入职员工须在基层班组锻炼一定年限才可以调整到管理岗位工作,研究生须在基层班组岗位工作3年以上、本科生5年以上、大专生8年以上。新入职员工在基层班组工作,虽然工作艰苦,但实战性强,除了磨练意志,还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质,这也是当前电力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1.3加强班组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电力企业的基础管理绝大部分体现在班组管理。比如: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进度控制等方面,均离不开班组管理。班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1]

2.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提升路径

加强电力企业班组管理创新,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1班组安全绩效评价实践与探索

2.1.1搭建班组安全绩效监测平台

搭建班组安全绩效监测平台,对班组安全管理实施等同化、分级化的绩效监测。电厂将班组安全绩效监测纳入日常管理重点,按照“同领域统一标准、不同领域差异化管理”的原则确定班组安全管理标准、管理要求,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安全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承包商班组安全绩效监测,通过绩效监测识别班组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班组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

2.1.2开展班组安全绩效评价

班组安全绩效评定,要坚持班组日常管理与安全指标监测相结合,以安全评价标准为准绳,对各班组开展量化评价评选。班组安全绩效评价要结合一票否决、安全指标和日常管理绩效评价、班组安全管理良好实践3个方面开展,重点评价班组安全自主化管理运作、班组日常管理活动有效性、人员作业行为规范、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执行等内容。班组安全管理良好实践包括管理者面谈指导、班组安全先进事迹、安全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方面,采取自荐和评议的形式产生;各班组在落实班组安全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可在本领域内推广的班组安全建设良好实践,并持续改进[2]

2.1.3创建安全标杆示范班组

管理者要以创建安全标杆示范班组为切入点,发挥标杆班组的安全示范作用,带动基层作业单元安全管理提升。通过创建安全标杆示范班组,逐步形成全员认同、共同遵守的班组安全管理价值观,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班组成员,打造“危险预知、隐患可控、管理有效、事故为零”的本质安全型标杆班组。充分发挥各班组安全标杆建设主人公作用,通过完善班组安全建设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日常管理等方式,调动全员参与班组安全标杆示范的积极性。发挥班组安全共建机制的督导作用,通过管理者对班组安全的定期指导和督促,纠正班组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提升班组安全示范。

2.2班组安全自主化管理

2.2.1推动班组安全管理自主化、规范化运作

管理者在电厂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管理以求实效为工作目标,既要符合电厂管理特点,又不能占用员工额外的工作精力,这就要求班组日常活动要与现有管理充分融合,有效利用现有管理工具,杜绝形式化的问题。管理者要按照“人人参与、各负其责”和“实用可行”的原则推动班组安全自主化管理,各班组通过健全班组管理网络、规范职责分工、持续改进等方式,不断完善班组安全建设责任体系,明确职责、程序和到位标准,促进各级人员履职尽责,不断激发全员参与班组安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人公作用。在落实班组安全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以安全自主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为方向,做好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电厂要积极构建和实施班组安全自主化管理、激励竞争、安全自评估、外部对标评估等机制,增强班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班组安全管理绩效[3]

2.2.2落实管理者与班组安全管理共建机制

电厂各级管理者与班组建立班组安全管理联系点机制,引导管理者深入接触基层班组,提出改进性建议,实现班组安全管理共建。管理者可通过参加班组例会、风险分析、安全管理交流等工作,深入对班组安全建设的指导、督促和监督。班组安全共建内容包括(不限于)以下方式:一是管理者定期参加联系班组日常管理活动,通过深入了解班组日常管理运作,检查验证班组例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效果,推动联系班组和日常管理活动的良性运作。二是管理者定期检查班组和承包商的作业场所和作业项目,通过查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作业人员的不规范安全行为,指导班组和承包商制定安全纠正行动。三是管理者定期参加联系班组的安全会议,开展班组安全管理经验交流,及时掌握班组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状况、趋势,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四是管理者参与班组作业的风险识别、制订安全措施、落实安全整改等具体工作环节;参与现场班组的具体作业,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助力班组安全提升。

结论:

简而言之,班组是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最基层管理单元,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好电厂安全工作,就必须抓好班组这一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强基固本,夯实安全基础。以上内容针对班组安全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柯.创新“三五”班组管理模式筑牢企业安全发展根基[J].班组天地,2018(12):9-11.

[2]马原.电力企业班组管理创新的有效对策解析[J].中国新通信,2020(06):228.

[3]周律,简振远,李志飞.电力企业班组管理系统建设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9(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