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生态保护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DOI: 10.12721/ccn.2022.157195, PDF, 下载: 150  浏览: 1676 
作者: 王成
作者单位: 鹤岗市桶子沟林场
关键词: 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摘要: 林业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其不仅能够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还能创造很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越来越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林业资源急剧下降,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生态系统难以平衡。随着近年来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针对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所以林业资源在近年来受到了重视和保护。基于此,本篇文章将讨论如何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供参考。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体系当中,林业资源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林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建设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林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要想利用林业资源,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就必须对当前的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了解,充分挖掘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林业行业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目标,从而有效改善林业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1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发展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其中,林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实现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结构之一,就是林业资源。它可以给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所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之上,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使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让林业资源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推动作用。林业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会形成自身的林业生态系统,其在自然资源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林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非常复杂,而且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与生态系统有比较相似的特点,能够对气候环境进行调节,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出现,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稳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逐渐变暖,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有着不良影响,所以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使其改善外部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生态保护发展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在进行林业生态系统保护时可以发现,明显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区并没有意识到林业生态效益与资源配置科学性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提高农业生态效益,才能将林业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生态平衡的目标。但是一些地区在实际开展业保护工作时,可以发现资源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分配,而且林业资源的调配与供给也并不均衡,就导致当地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无法可持续性的发展。

2.2林业生态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

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理念是我国近年来非常关注的内容,但是,在我国林业生态系统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并没有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林业生态系统中,植树造林以及森林保护工作都缺少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体系,所以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还存在一些地区为了要短时间内获得很好的成绩并没有考虑长期效益,而是只针对短期效益加以关注,导致生态效益缺乏可持续性,使得当地的环保综合水平无法提升。所以在进行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时,必须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计划。

2.3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需要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但是当前在构建自然生态平衡体系时,却明显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导致一些林业保护工作中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约束。林业生态体系构建的是否完善,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想实现林业生态体系的持续发展,就要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3实现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综合治理生态环境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结构极为复杂,树木种类的多样化让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森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也逐渐加强。为了确保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若是没有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毁坏。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可以为林木生长构建良好的环境,让生态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自我修复。针对目前武鸣区府城镇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方式来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受损植被进行恢复。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2封山育林帮助恢复森林资源

人工造林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林业资源数量,但是也会造成森林结构过于单一,无法将林业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推动武鸣区府城镇林业生态保护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较为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这种方式与自然更替的方式较为相似,能够有效恢复自然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缓解其他因素对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树木的种类和苗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并通过科学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封山育林的时间。此外,还应当结合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来帮助植被快速恢复。根据城镇的生态建设情况来看,可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面积,这样能够在短时间看到植树造林的效果。在开展人工植树造林时还需要结合实地情况,这样才有助于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3增大植树造林的规模与多样性

林业的发展能够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作为造林的核心任务。确保植树造林能够在充分发挥树木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其他效益,才能实现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需要加强对林业市场的了解,如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需求,再根据林业生态保护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也可以通过购买树苗来进行植树造林。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同时也要注重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这样既能够保护林业生态不受到破坏,还能够丰富种植树种,从而满足林木市场的需求。在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林业部门可以通过建设生态项目来改善当前区域的生态环境,并对林木的覆盖面积、种植方案等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通过加强对树木品质的重视来推动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府城镇的资源极为丰富,在采取退耕还林、荒地造林等措施之后,可以将经济树种作为首选树种,如油茶、毛竹等,再将本土树种进行更新种植。这样既能够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保证林业种植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花卉,2019(20):222.

[2]郝育红.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园艺,2019(18):176-177.

[3]谭慧芳.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J].现代园艺,2019(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