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很重视对污染场地勘察修复技术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再加上修复治理的措施也比较粗放,从而使得很多先进的勘察技术、修复方法无法落实到相应的实践中。从我国近几年所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来看,最为突出的就是工业场地的污染。这是因为工业场地的污染物种类不仅复杂,而且污染的危险性也非常大,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就对其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以实现对科学的勘察和修复。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以及场地修复的风险评估能力,从而导致相应的事故发生后,无法进行科学的统筹和角色,而这些无疑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1.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要点
1.1确定水文地质勘察孔位的技术要点
因为水文地质勘察孔位的选择影响着勘察结果的精确度,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此环节技术要点的有效掌握,来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在对污染场地制定工作方案时,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应对勘察孔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有效确定,而在此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水文地质勘察孔的数量应在三个以上,通常呈三角形布设。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在污染场地水体周边设置勘察井的方法,进而通过对勘察孔深度的合理设置,来更好地掌握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而勘察孔的数量可以视场地具体使用情况而增加。而从污染场地的环境信息来看,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因此就需要借助水文地质的勘察技术手段,来更好地满足相关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而通过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合理应用,来保证勘察孔位的均匀性。
1.2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采样的技术要点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采样的技术要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表层土的采样,一个则是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采样。通常情况下对表层土进行采样工作时,应在立足于土层颜色、气味、岩性以及现场XRF和PID快筛结果等实际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来明确采样土体的深度,以确保勘察数据的精确度。而在对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进行采样工作时,尽量选择相邻隔水层上层的土。而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已日益成熟,但是由于技术工艺原理的不同,使得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可能受周边环境影响或理化性质相对不稳定的土壤,在对其进行治理和修复时,应借助对监测方案的定期回顾,来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进而通过对土壤的检测采样,来更好地推进相关的设计工作。除此之外,在对污染场地土壤原位修复效果进行长期监控时,还应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进而在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来贯彻落实相关的监测方案。
1.3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检测和试验的技术要点
土壤和地下水是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检测和试验的主要对象。具体来说,借助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效试验,可以对污染之前和污染之后不同的土壤、地下水性质进行理化性质对比分析,以确定其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指标的含量,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评价。此外,在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分析时,还应结合该场地的地域情况,以使检测分析得出的各项指标更加科学具体。具体来说,首先,应对异地处理后的污染土壤的环境特性以及相关的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掌握土壤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而为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再者,不管是污染物全过程的平衡,还是场地土方的平衡,都可以借助物质平衡概念,来确保最终的质量控制效果。最后,通过对污染场地的调查、监测和评估,来精准有效地计算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初始含量,进而借助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来实现对污染物分布和程度的有效明确。而不管是土方的转移,还是土壤的清挖,都会影响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效果,所以为了防止污染物在过程中扩散,需要工作人员对相关的环节进行重点掌控。总而言之,由于环境指标检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所以对各直接责任人来说,应通过长期的治理和坚守,来确保各个环节的修复治理效果。
1.4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的技术要点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的技术要点,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土壤,另一方面则是地下水。在对土壤进行采集工作时,相关人员一定要规范使用取土器,以防止在应用的过程中周边杂物进入到取土器之后,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而要想最大程度地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那么在对地下水进行取样时,还应确保成井质量和洗井、沉淀效果,一般要求勘察孔沉淀管的长度应在50cm以上,进而通过严格控制样品保存的环境,保存流转过程还要避免交叉污染,来有效保证样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1.5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取样样品保存的技术要点
在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样品保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该环节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精确度。而通常情况下,为了确保试样的理化指标不受到任何的影响,一般在取样完成后的两个小时内就要完成试样检测工作。并且在保存试样时,一应标注好试样的顺序,二应设置相应的标签,而标签的内容主要包括样品的名称、特征以及各项参数指标等。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进行样品的储存时,要密切留意样品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温的季节时,水样污染物很有可能在高温条件下出现挥发或降解的情况,所以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将水样污染物放到干冰袋中,来进行密封保存。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外,不仅是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任何工作在开展之前都需要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具体来说,首先勘察计划的主要内容,既要包含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也要涉及水文地质的复杂条件,而且在整个环节推进的过程中,还应进一步说明污染场地环境地质的检测范围,从而在立足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完善勘察方案的内容,并实现有效调整,进而通过明确场地土壤、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比如地层岩性、地下水流速流向等,来提高勘察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积极推进,能够在把握该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助勘察技术的科学应用以及机制的创新和全面的部署,来对污染场地实行有效治理,进而通过方案的制定,计划的实施,目标的明确,影响因素的有效把控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来还原我国的绿水青山,建设我国生态文明,进而在此基础上,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拥有更多的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旭.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运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8):178.
[2]左腾.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9,(6):217–218.
[3]周月锁.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