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2.157096, PDF, 下载: 286  浏览: 1442 
作者: 李锦容
作者单位: 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678000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深度教学
摘要: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考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将高考的教学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既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也鞭策、推动着地理深度学习在中学课堂的深入推进。

引言:为了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当下高中教师经过各种研究总结出一种适合教学的方法,那就是“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术界将“深度学习”界定为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迁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来解决复杂问题,进而促进学习者元认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深度学习不是指学习难度大,而是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升级与改革,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大势所趋。

1. 核心素养视野下深度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的知识是对初中地理知识的一个延伸,相较于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知识更加深刻也更加严谨,更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很多年的现在,但仍有部分老师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其实教学内容较为浅薄,仅为书本知识的简单灌输,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使得学生只是学到了“皮毛”,导致学生综合思维培养不到位,地理实践能力欠缺,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使用深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老师进行深入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提高教学难度,也不是简单的加深教学深度,如果不掌握技巧,只是一味地从表面解决问题,那仍然不是深度教学,顶多算是“高级浅层教学”。老师应当带领学生有方法的进行学习,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深层含义,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在地理课堂上使用,在学生整个高中学习生涯,甚至是未来学习之路上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

2.1相关部门重视度不够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越来越多老师都开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即便当代许多老师都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逐渐引用深入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授课,但仍有少部分老师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学习别的老师的长处,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相关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地理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甚至于部分部门仍在支持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办学目标等方面上,只是符合高考要求程度,而非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如果上级部门都对地理学科不重视,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就更不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就更无法在合适的时机学习到更全面的地理知识。

2.2教师自身能力不强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一个老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为了扮演好老师这一角色,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断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至于更好的传授知识,完美完成知识传授的目标。老师应当多学习多思考,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3授课方式过于落后

即便高中地理老师的授课能力再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合适的授课器材,面对如此复杂,难以理解的高中地理知识,学生也很难理解老师想要表达什么。再加上,在课堂上,如果不提升教学环境,老师只能通过地理高中教材传授知识,只是通过教材上的图片便希望学生理解深奥的地理知识,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只会是片面的,机械的。

3.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实施策略

3.1创设问题情景,发散综合思维

问题情境创设旨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某些地理问题。它是一种人与情境在互动过程中所生成的复杂、综合与人性化的高级能力,希望将人的智力、情感以及价值观都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通过地理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在知识认知基础之上不断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

首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地理知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且正在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为什么暑假期间日出、日落的时间要比寒假期间日出、日落时间早?”、“太阳是不是每一天都是正东升起正西落下?”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跨学科融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了地理知识。另外,可以通过设置精彩悬念,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深层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3.2 构建思维导图,促进知识迁移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涉及的新知识点较多,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基于深度教学的要求,应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类与总结,能够把原本分散且复杂的知识点集中起来,并形成相应的体系,如此便赋予了知识点的迁移以及转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就实践来看,这一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了诸多的“无用功”,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利用乡土地理,引发情感共鸣

乡土地理指的是家乡的环境与自然,学生往往对自己家乡的地理知识十分感兴趣,老师可以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家国情怀,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 结束语

当然,深度教学的策略有很多,对应不同的教学情境,还有待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高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深度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2]李琳.从浅表教学走向深度教学的路径初探——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
[2] 杨军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以高三地理地中海气候的深度学习为例[J].广西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