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打基础,可以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保障。而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需要基于不同学科开展不同核心素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要求,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并未形成这一意识,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真正培养,教学改革也无法真正落实。因此,从问题、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探究。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渗透,使本应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无味。由此看来,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全新教学理念的推广,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优化教学理念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所谓人地协调观念就是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清晰地认知两者的内在联系,降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帮助中学生感受不同阶段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影响,针对影响分析内在成因,同时为了平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优化与改善建议。传统地理教学理念对于地理学科中文字或图标的展示和讲解不够清晰,导致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对于不同的地貌图、景观图、示意图以及比例图理解困难,因此,优化教学理念,能够使中学生在地理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而清晰的思维方式,促进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小组合作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分组探究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探究积极性,促进人地协调观念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中国的气候”这节课程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难点是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给出学生我国1月和7月的气温分布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总结出我国的气温特征,比如“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我国气温从南向北呈递减的趋势”等等,根据气温分布图要求学生找出“0摄氏度等温线”,分析等温线南北地理区域之间气候的不同,然后再联系南北方气温差异以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规律,明确人们的某些生产和生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进行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基于人地协调观念核心素养对教学理念的优化,能有效促进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提升,有利于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养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中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

由于初中地理教学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同时也不乏抽象性、理论性和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为了让中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的全新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初中地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现象带入情境中,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区分不同的地理区域,建立全新的地理区域认知体系。基于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学生的地理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地理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直观展现给学生,强化中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将不同地理区域散碎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调整中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体验,整合地理思维,不断优化中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

例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一个跨时代的教学情境,播放珠港澳大桥的相关视频,将不同时期的两地人口情况和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进行比对,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对地形、气候特征进行深入了解,让学生对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区域的综合地理情况有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国际枢纽地区或者特色旅游文化城市,都可以联系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类比,多角度地分析地理区域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中的引导探究性问题,要求学生对于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的地形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考查中学生对地形类型、分布特点、地势变化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地变动教学情境,弥补中学生在思维逻辑方面的漏洞,针对性地制定提升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优化初中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就如同一个地区的地理现象和形态的呈现是由多种因素的作用而造成的,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十分必要。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大有益处,在进行地理问题分析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度学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内涵,利用思维导图将复杂多变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直观表示,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更有利于中学生养成地理综合思维这一地理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能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清晰地展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理清思路,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知识脉络,进而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思维导图的创建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主线,然后围绕主线展开扩散,将相关知识都融会贯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奥秘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不能只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无法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需要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方法:将课前导学重视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人地关系进行渗透,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进行培养;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将实践活动的开展重视起来,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姚维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名师在线,2020(30):81-82.

[2]李林.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析[J].读写算,2019(0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