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将建设的方向由经济转向了城市建设与城乡规划,近几年来,城乡规格工作的全面展开充分了体现了这一点。当然,前些年对工业的大肆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国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要对生态进行保护,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这不仅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对环境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战略目标,也为城乡规划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对城乡规划进行研究与探讨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规划工作的落实,还决定着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必须重视起来。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背景下的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迁移,在不停的更替,从最初的原始文明,转变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而今又演变出了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生态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新的文明出现,不代表传统的文明方式消失,只是该文明形式是当前的主流。为什么主流会发生改变,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之前文明残留的问题导致的。就以工业文明为例,在这个时期,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当时的工业水平与技术并不是十分先进,所以在作业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长此以往,生态受到了污染与破坏,导致人类陷入了生存危机。而生态文明的出现,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战略手段与基本方向,通过对该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按照不同的阶段,将世界各个国家进行联合达成一致目标,推动新文明的诞生。
(二)我国国情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由我国上世纪初长期的闭关锁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自改革开放以来才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工业阶段相对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而言是比较晚的,这段时期,我国致力于对工业生产的大力投入,将其作为提升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挖山破水,开垦造田,还对林木进行了大肆砍伐,以此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当然,在短期内,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但是生态系统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物种濒危这些问题比比皆是。这种以生态环境换来的经济利益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国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在不断完善,我国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和认识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二、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城乡规划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一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城市转型期间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发展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不仅仅是快速发展的经济、高速提升的国力、瓦解的传统社会形态,更多的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威胁。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重要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不理想的资源储蓄情况。首先,就环境污染而言。近几年来,我国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爆发了许多起规模比较大、且较为恶劣的事件,例如:太湖蓝藻的爆发、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河北白洋淀死鱼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溃坝事件以及大连新港原油泄漏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的稳定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生存安全,甚至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在能源储备上,前些年做的十分差,导致当前储蓄工作的开展非常不理想。我国虽然土地广袤,物产资源丰富,但与此同时,人口基数也比较大,所以对能源的消耗需求也比较多。再加上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所以资源的储蓄相对来说并不多。前期的肆意开采,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影响了资源的储蓄。
(二)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得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环境污染,使得能源资源的消耗大幅度增加,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在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初期,对于整体的规划内容主要是以现代化建设为主,欠缺了生态性的考虑,所以,对于山体、水资源的设计十分不科学,不仅破坏其资本的构造,还打破了生态于自然之间的循环可持续发展系统,导致其无法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修复。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
(一)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理念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规划理念的转变。应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研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在城乡发展战略当中,以生态文明视角审视城市的发展问题,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搭建生态文明规划框架。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城市的功能、整体布局、文化彰显以及方向定位这四个类别,那么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将生态文明的新兴理念充分融入其中,使其贯穿全局。
(二)健全空间规划系统
在绘制整体的城乡规划蓝图时,要打破传统规划思维,形成新的发展建设格局。将城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土地资源、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结合,将此作为工作的基本依据,构造健全的空间规划系统。通过“多规合一”来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改革措施和公共政策,强调城乡空间布局协调的同时要突出空间的功能配套,尤其是要强化城乡空间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多规合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
(三)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好生态,既要做好经济发展,又要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响应国家号召,转变产业结构的形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是当前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的关键策略。以绿色产业为推行的重点,大力鼓励企业应用绿色技术、节能材料。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当前发展的关键内容。
(四)完善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首先,要了解绿色基础设施对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其次,针对城乡整体布局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最后,增强群众对绿色建设的认知,使其得到推广。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已经完全渗透其中,这一理念不仅是祖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更是造福人类的重要思想。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的情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战略思想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许稻香,朱丽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220.
[2]吴晓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城乡规划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5(23):59-60.
[3]郑丽丽.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城乡规划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4):20.
[4]程瑞睿,黄汪浩,李季,赵一凡.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探讨[J].居业,2019(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