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
DOI: 10.12721/ccn.2022.159077, PDF, 下载: 364  浏览: 3976 
作者: 刘雪松
作者单位: 钟祥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
关键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摘要: 城乡居民在参加养老保险过程中缴纳和享受社会福利中,档案管理是该过程的主要依据。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保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在时代发展大趋势之下,想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建设,就需要着重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特点

(一)涉及面广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员的基本情况复杂,这样也给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增添了较大的难度。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几乎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城镇、农村人口均在其保障范围内。涉及面广、群体多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一大特征,是任何其他保险无法比拟的一大优势。

(二)强有力的政策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不同地区人口、经济等存在很大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

面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主动适应、尊重不同参保群体的差异性、多样化特点,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度,切实维护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利益。

二、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近年来,各级部门对城乡居民的参与率和更新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在推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评估不规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更新率受到高度重视,但缺乏对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视。此外,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人力投入,尤其是镇、乡机构资金、人力匮乏的现象更加明显,缺乏充足资金、人才、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硬软件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顺利开展。

(二)档案收集质量较低

档案管理主要由社会保障局和地方政府牵头。居民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首先需要向乡镇组织提交申请材料,然后村助理将申请材料提交乡镇劳动保障部门审核,乡镇社保办将申请材料报送县级城乡居民保险中心审核。在居民保险业务办理过程中,档案的收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期间涉及到很多办事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差错,比如错填、漏填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档案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最终会损害居民的合法权益。对基层政府、机构来说,在人力物力有限、人员业务不熟练的情况下,面临过高业务量,将难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

三、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思想层面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档案管理工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站在思想高度,让各级部门、机构、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并将档案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纳入该机构,使更多档案管理部门员工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控制档案管理工作进度,及时做好调度工作[2]。为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档案管理部门应将档案管理所需资金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硬件和软件设施支持。比如配备足量计算机、档案柜、密集架等。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必然途径,因此制定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来说,务必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重点,进一步对档案管理中档案的收集、整理、入库、查阅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通过这种方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并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规定,切实稳步推进整体的城乡居民养老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代理机构应将代理业务的收集、管理和审计档案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同时加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利用,建立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进一步保证档案信息的原创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首先重点对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扫描,以此方式自动生成电子档案,有序归档电子档案;其次,该机构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双重备份,并将备份的电子文件打印出来进行物理归档,这一模式,本质上为文件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同时采用纸质、电子两种形式的档案,其中纸质档案长期保存在档案室,加强档案室标准建设、管理决定了纸质档案的使用、保存寿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档案室建设,保证档案室设备设施完善程度。同时,针对档案室开展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收集制度,确保管理者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在日常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尽快整改问题,为档案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任何档案管理员都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无论是以政府成立的档案管理部门还是保险经办机构,都必须重视人员培训,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持续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为保障档案安全、信息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是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资源库,其中记录了如费用缴纳、参保续保等重要信息,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提高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充足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保障下,切实提升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刚.浅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J].四川劳动保障,2021(09):32.

[2]梁邦军.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1(14):127-128.

[3]李大勇.浅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J].黑龙江档案,2021(03):266-267.

[4]汪延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0(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