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村庄规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065, PDF, 下载: 115  浏览: 1458 
作者: 张坤
作者单位: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关键词: 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节约优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但乡村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农民耕地面积减少、农村人居环境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乡村建设用地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任务。随后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规划以及2030年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村庄规划试点。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被提上日程。

通过对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以全域土地整治行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探索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将持续探索。在此过程中既要重视实践探索和总结经验成果也要注意防范问题产生。下一步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统筹村庄规划,制定村庄开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需要深入分析村民意愿、规划需求等相关问题。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城镇周边、工矿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增长和减量集约的结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地增减挂钩等农用地整理和农用地转用。主要目的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已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农村环境还比较差,主要是垃圾、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造成的。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严重,农田土壤污染的问题突出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并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农村用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上下,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资源约束越来越严峻,而且日趋紧张。土地资源有限,怎么增加耕地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标准》明确提出:“优先安排耕地保红线,防止大规模的耕地抛荒”。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之后形成的“空心村”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需要做更多保护耕地的工作。但由于耕地占补平衡力度不足、补充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近郊和中心城镇和重点集镇及特色小镇的发展甚至整体区域建设。因此需要增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供给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用地空间。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也就必然会面临乡村用地空间不足、农民耕地保护压力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差等问题而导致的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等的困境。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进行优化调整,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风貌的重要举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种

2.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的政策导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合力。一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多部门多个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应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统领下统筹协调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有助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使用率和粮食产能。近年来,在严格执行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4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三农”工作重点转移脱贫地区;2021年7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支持更多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地区依托‘三大平台’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十四五”期间还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探索。三是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治工作,健全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把握好村庄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这一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从长远来看对乡村是发展的引领、是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也是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管理的要求。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编制及其实施各环节,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政策保障体系及技术支撑。因此,应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和政策导向提出工作思路或关键措施并明确可落实区域范围、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3.现阶段研究发现

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的发展紧密相连。首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以工业化为基础、城镇化为推动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和城市转移。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随着人口、产业的不断向城镇转移,城市常住人口增加了近1倍。其次,村庄分散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凸显。近年来受城市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和人口流动影响城乡之间区域内人地矛盾加剧,造成大量耕地的闲置、废弃、撂荒等。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也带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增加。其次,村庄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导致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在“多规合一”以及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被纳入新时期村庄规划要求之一。同时,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农村村庄空心化、空心化等问题愈发突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乡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新时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需求和生态保护诉求增加,使得乡村环境整治与农村土地整治有机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城乡一体发展与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相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村庄建设用地占比低、农业生产用地占用地少、生态系统相对完整、土地价值较高等条件都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因此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此外,在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城镇发展空间加大对乡村振兴形成支撑作用。因此在村庄规划制定中应当积极考虑全域用地功能区划内新增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限制条件及相应的减量措施和要求。通过整合优化乡村发展用地空间格局。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将村庄内的建设用地需求与城市建设区的规划约束相结合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农村的用地成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基于村庄用地布局与建设用地规模、土地

4.政策建议及空间布局

根据各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了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政策措施和空间布局。在全域土地综合管理上,要落实好村庄空间分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并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规划编制内容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各地要根据村庄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和村庄实际,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导则》为基础编制村庄规划,并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做好“多规合一”相关试点成果的后续运用。建议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区域以县为单位(以下简称县或市)为单元进行整体布局、统一管控和统一考核评价。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规划确定总体思路(以村庄规划为基础),坚持以县为单位进行编制试点。加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协调与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县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以农村建设用地规划为依据进行整治或改造以建设用地指标为主进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对整治后地块进行规划分类和编号;制定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域范围内明确整治范围与内容、工作要求及实施时间要求等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空间供给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依据。开展村庄规划试点工作能够有效探索建立适应乡村发展的用地保障机制、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打造适合村庄的全域建设用地整治方式和技术路线,从规划层面上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对土地资源的集中集约管理和高效利用,其科学高效的特性对乡村的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新时期村庄规划下充分利用村庄的自然禀赋和资源禀赋优势应是乡村土地综合利用发展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蔡玉玲. 新时期村庄规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讨[J]. 山西农经, 2021, 000(020):P.102-103.

[2] 张阳. 村庄规划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讨[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