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与土地资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很多地区面临着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空间匮乏的情况。为了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应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同时严格监管建筑物建造环节,提高工程质量,强化对农民的尊重,以防损害其合法权益,促进城市的稳定有序发展。
1.城镇化视域下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城镇可利用空间相对缺乏
通过分析多数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现状,多数城镇有着十分密集的分布,并且与以前相比,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节奏很快,私家车及运输车辆越来越多,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虽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少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数量变得庞大,同时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建筑物的高度逐渐升高,但建筑物的间距变得更小,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城镇的土地开发和道路规划是巨大的挑战。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缺乏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人口的流动性较大,在以上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土地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
1.2城镇土地布局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很多地区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时,会不断接近预期的目标,但是由于影响城镇化进度的因素较多,需要在正式进入工作环节时,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分析部分地区的发展状态,多数土地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很多城镇用地的实际用途不是建设发展,而是进行交易,利益相关者通过此种方式获取经济效益,在此类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建筑物的价格,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压力。除此之外,很多建筑物顺利通过了验收环节,但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因各类因素的影响无法正常发挥效用,不得不面临重复施工的情况,无论是建筑拆除还是重新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1.3土地资源缺少合理利用
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初级阶段,部分地区开发的工业园及经济开发区等会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且多数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出现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部分地区采用置换土地资源的方式,从土地交易中获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针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而言,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避免不了会出现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由于在城镇化建设中,会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发展,在很多地区逐渐出现空心村,而宅基地占用的土地资源因缺乏利用出现荒废的情况,导致区域内的土地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2.城镇化视域下强化土地管理的有效策略
2.1不断完善土地资源开发空间
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提高对城镇化建设的重视,此种方式是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了实现城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需要不断完善开发空间。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和总结工作经验,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空间利用的规章制度,充分挖掘城市开发潜力,与此同时合理控制开发力度,在保证土地资源得到科学规划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开发。需要重视建筑物的验收环节,确保投入使用的建筑能够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出现拆除重建的情况。各地区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的开发空间处理方案,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严格审查土地开发的相关部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2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
虽然城镇化建设给人们的生活条件带来改善,但是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城市空间布局过于紧凑的情况。通过对很多城市的调查发现,无论在生产生活还是道路建设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拥挤现象,能够进行有效利用的空间很少,且缺少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活条件改善方面难以发挥实际效用。为了改善以上现状,可以加强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同时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及对未来的规划,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为了让人们拥有便利的生活条件,需要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及时拆除违规建筑,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可利用空间,做好居住建筑及生产建筑之间的协调平衡,有效治理房价过高的问题,从而形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
2.3科学设定建设用地的比例
建设用地的比例问题非常关键,值得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相关部门可以对城镇内部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对生产用地、生活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协调,对空间用途的管制内容要严格落实,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要争取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推动未来城镇的良性发展,同时给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当地政府要对耕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加以重视,发挥出耕地的生产和生态方面的优越性。要清楚地认识到,耕地不仅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生产空间,还可以推动绿色家园的建设,是未来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生态用地的生态效果,对耕地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可以显示出耕地的一个重要的景观功能。
2.4避免强制征地鼓励自主交易
新形势下,城镇化的发展应突破传统的垄断征地模式,实现城镇、农村土地共同利用。《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指出,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在满足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转让,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民集体权益。所以,为了摒弃强制性征地,除学校等公益性的建设征地以外,其他的非农用建设用地都应成为农村集体组织自主交易。现代化发展中,传统的土地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无法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应积极制订科学的土地制度,使其成为现代土地流转标准,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化,进而提升土地的有效利用,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最大收益,使其有更多的资本融入城市当中。
结语:城镇化的发展中,土地管理不仅要保证地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都对城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土地管理,要注重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保护,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在社会体制和土地管理的背景下,提升其集约化水平,不断完善现有土地整理制度,充分协调人口、土地以及经济产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杜俊涛.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8,(03):132.
[2]张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浅谈[J].人力资源管理,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