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大气污染具有跨地区、多源性和持久性等特点,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防治。在这个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空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可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发育。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臭氧等污染物可以对叶片进行腐蚀,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叶片氯黄化、凋落,甚至树木死亡。这会破坏植被覆盖,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空气污染物可以与降水反应产生酸雨,酸雨进入土壤后,会降低土壤的pH值,导致土壤酸化。酸性土壤会破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抑制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进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生长受阻。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沉降或大气湍流的传播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污染。例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进入水体后,会形成硝酸和硫酸,导致水体酸化,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由于空气污染物的影响,许多生态系统中的敏感物种面临生存困境,甚至灭绝。例如,一些鸟类、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对空气污染特别敏感,它们的数量和种群分布正在不断减少。
2、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各种有害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健康系统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PM10)和臭氧等可进入呼吸道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炎等。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空气污染物会导致血液凝聚能力增加、心肌缺血、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空气污染物中的微小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可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抑制和易感染。此外,空气污染物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空气污染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致癌物质,如二手烟中的多环芳烃和空气中的苯等化学物质。长期暴露于这些污染物中,可能增加患上肺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孕妇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先天缺陷的风险。同时,儿童是敏感人群,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儿童气道感染增加、肺功能下降和神经发育障碍。
3、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要点
3.1发挥涉气资金作用
涉气资金是指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包括政府预算资金、环保产业投资资金、污染排放许可权交易资金等。充分发挥涉气资金的作用,对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负责涉气资金的筹措、分配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和规定,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合规性。增加政府预算资金的投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经费需求。引导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划,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效益。注重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监测评估和绩效考核,以确保达到预期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入资金支持环境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和技术的改进与升级。鼓励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引导向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转型,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排污许可权制度和交易市场,通过交易机制激励减排行为,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发挥涉气资金作用,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和长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资金的稳定和可持续使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3.2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力度,能够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环境科学和大气污染领域的研究,提高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与监测技术。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针对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如太阳能、风能等。鼓励利用先进的燃烧和气体处理技术,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和能源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获取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预测,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监测和预警模型,提高大气污染的预测和控制能力。运用先进的环保设备与技术,减少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励开发和应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动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3.3提升监测能力
提升监测能力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可靠地监测大气污染情况,才能采取精确的措施和评估效果。从城市到乡镇再到农村,建立覆盖面广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是提升监测能力的关键。这个网络可以由气象站、空气自动监测站、移动监测设备等组成。监测站点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和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同时,要确保监测设备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选择,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引入先进的在线连续监测技术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取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源数据。例如,利用无人机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复杂地形区域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和飞机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数据;传感器网络则可以建立在城市内部,实时监测城市污染物的变化。这些先进技术的引入将极大地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的精确性。监测数据处理也是提升监测能力的重要环节。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挖掘,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价值。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污染物浓度预测和趋势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存储和共享,进一步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
结束语
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投资并应用环保技术。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邢春玉,张立民,张莉.信息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审计中的应用——基于“计算审计学”新领域[J].财会月刊,2022(24):86-91.
[2] 陈子韬,李俊,吴建南.区域政府间协同如何发生?——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06):23-35.
[3] 贾我焕.生态环境治理背景下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1):64-66.
[4] 栾志强,王喜芹,李京芬.助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VOCs治理工作快速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22(09):17-18.
[5]郑荣周,王秋娟,唐韬,李启蓝,李治蓓.典型四川盆地大气污染防治建议——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