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尽管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今天人类用水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净化率。这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这一问题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地理位置下更加严峻,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全面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带来了紧迫的水资源需求和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环境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方案。

1.中国水资源现状

尽管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其人均用水量相对较小。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水资源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如“北少南多”和“东多西少”现象。水的调解和管理很困难,利用率和开发率很低。扩展的经济模式导致了异常严重的水污染。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使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和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中国有364多个城市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包括17个省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水排放量高达362亿吨。中国850多条河流受到污染,水环境恶劣。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式暴露了其不足之处,已不能满足中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2、我国水环境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水环境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循环,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周围水体。水环境具有独特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区域性特征,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因此,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环境管理是在各环境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按照规章制度,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和确定,并进行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的检查行动。组织协调环保项目工作,指导水环境综合整治,参与有关部门的源污染防治工作。因此,水环境保护应从管理入手。然而,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我国最早的水环境保护主要是通过说服和教育实现的,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随后,出台了旨在加强监督和预防工作的水环境保护条例。这项政策的颁布使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在这一环境政策之后,中国进一步完善了水环境管理措施,政府部门将重点放在了工业污染上。推动和修订一系列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实现水环境破坏的全面预防。

其次,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外向型增长模式,通常会带来显著的副作用,如环境污染严重,各种原材料和设备成本高,导致经济效益低,不利于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内向型增长模式。

再次,我国水环境管理存在管辖与治理分离等问题,这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水污染控制难度也很大。水环境管理中各部门的行政职能存在职能重叠、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例如,在中国,负责水环境治理的相关部门包括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这些部门都负有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监管和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职责。然而,法律上没有明确每个职位和部门的职权范围,导致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多部门职能重叠、利益复杂、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3.中国水环境管理的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外向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有很多弊端。转变为内向型增长模式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未来的方向。

由于缺乏系统、不完整的水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各监管部门无法全面处理和解决水环境管理问题,也无法保证水环境管理的实施。此外,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投入,深化水环境保护理念。因此,有必要出台一套完整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便相关部门在监管时有章可循,有理有据。

各部门要职责分工明确,杜绝“越权越权”现象,健全水环境管理体系,统一水环境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权责,协同配合,共同履行职责任务,“不越权、不越利”,协同工作,切实做到各项进展清晰、各部门职责明确。

政府部门应加大水环境管理投入,提高市场化程度。完善各类水工程设施,加大水处理研发投入,增加技术应用技术,增强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能力,运用科技手段探索检测水监测技术和数据采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水资源。例如,通过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将地球上水储量最大的海水转化为人类可用的饮用水,通过化学和物理手段过滤和沉淀工业废水,将其转化为工业用水,并进行创新以改变未来的水环境。

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水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水资源的开发,需要多种方法,并应更加重视污水处理,以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例如,通过建设大量的水库工程、大坝工程和引水工程,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回收生产生活污水,逐步优化水资源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水的供需矛盾。例如,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农业灌溉、洗车、冲洗等。追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未来的趋势。

作为我国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水环境管理的监督,让每个公民都能参与并了解水环境管理相关信息,确保与水环境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拥有透明的利益和明确的制度。每个公民都可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建议,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友好共存的社会。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始终处于转型状态。各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必须统一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以确保水资源配置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此外,要计算确定每条河流的污染容限,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的作用,加大管理力度,确保重要水资源项目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4结论

面对当前严峻的水环境挑战,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和民众生活质量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水资源的污染与短缺不仅限制了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关键领域的正常运作,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与健康,从而制约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与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因此,确保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已成为推动我国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公民应认识到自身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践行节约用水,参与公益,监督污染,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构建社会监督网。水环境管理部门需明确职责,强化监管协调,包括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合理规划水资源、监控污染源、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及促进部门间合作,共同保护水资源。

政府扮演关键角色,需双管齐下:一、健全水环境法规体系,强化法制基础;二、支持水保技术研用,促进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同时,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吸纳社会投资,减轻财政负担,加速水环境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公民、水环境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水环境危机,还能为实现水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奠定坚实基础。长远来看,这将推动我国走上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水资源能够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支撑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福祉。因此,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是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魏荣玲.如何提高水质监测质量的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243+278.

[2]陶静,李铁纯,刁全平.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进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4):51-57.

[3]张庆宇.试分析目前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地理,2017,02:1674-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