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革开始后,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一跃千丈,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因为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可以以全新的形式把分层教学融人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与此同时做好必要的备课工作,以便于在接下来的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用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对应的题目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这样做对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成绩分层在高中阶段已经变得尤为明显。基于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同时还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给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这样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科学划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数学学习差异,教师就有必要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对高中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开展,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的划分。如何确保学生划分得比较科学,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上课表现、基础能力以及测试等,作为划分标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对比。
例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短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自主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堂测试。该测试内容占总体分值的30%。其次,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看的视频,写出三角函数的诱导过程以及教学重难点。该分值占总分值的20%。再次,剩下的50%,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最后,教师对所得到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对比,进而把学生分为A层(数学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以及成绩优异的学生),B层(数学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主动,有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缺乏数学学习积极性,成绩不乐观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二)教学内容划分
据大数据分析得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的便是分层上课。高中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划分,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发展规律,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要先从最简单的教学内容开始,激发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C层学困生的教学,在A层与B层可以略讲,而对于C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可以在B层进行重点讲解,以此类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这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率,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教师针对C层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只需让C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对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进行了解;对B层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在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此外,B层学生还可以借助数轴,对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进行学习。针对A层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要让A层学生除了对C层与B所教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之外,还要让他们学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向A层学生传授等价转换、分类讨论以及函数与方程等的数学思想,提高A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课后巩固练习,教师也要结合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练习,以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既可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又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不足进行了解与改进。教学评价不是单一性的。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要通过大数据对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即教学评价分层。高中数学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同一层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评价分层,教师便可以划分为赏识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严格性评价。对于C层学生,教师可以选用赏识性评价,尽管学生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并与C层学生的家长进行不定时交流;针对B层学生,教师可以选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对B层的学生要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或者是在作业本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以便起到激励的作用;针对A层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激励评价之外,还要进行严格性的评价,使A层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总之,应试教育正在稳步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也充分满足了当前教学
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从而体现出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教育价值观。只有切实执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才能稳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我国教育
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芳.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 考试周刊,2018(53):106.
[2]赵芳芳.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性[J]. 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10).
[3]陈小芳. 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8,000(0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