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1.157044, PDF, 下载: 308  浏览: 2496 
作者: 刘宏伟
作者单位: 锦州市第四中学,辽宁锦州,121000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初中的体育的有效教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初中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解决。因此,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 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素质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的人有很多。在初中的义务教学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对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也有着新的要求。现阶段,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是否能顺利地落实。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加强体育的运动,让学生更加接近大自然,接近本原的自己,丰富学生的社会交往,体育能体现出自由开放的精神,是人们和谐相处必不可缺的关键所在,净化人们的心灵。可以让学生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上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热爱运动,乐于运动,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使学生能够有强健的体魄和毅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就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校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被提起,但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为了所谓的名誉选择对此政策充耳不闻,大量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即将升入高中的初三学生,根本没有体育课,只有满满当当的主课,沉浸在各科书籍和作业中。即使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也常常失去体育课,其他文化课不断占用体育课,体育课成为了课表上的一个摆设。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疲于应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又缺乏抒发和放松的渠道,从而无法保证正常的学习状态,高强度的学习再加上身体缺乏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反而连健康的身体都丧失了。

2.2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恪守旧例。初中的体育课程时间较短,有限的时间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里的知识进行笼统的讲解甚至是照本宣科,接着对其中涉及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这种简单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提高和创新,因为他们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 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师固守传统经验而不进行创新,如此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自然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更无法让学生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都停留在自由活动上,但其实体育课堂是为了传授体育技能,锻炼身体,增强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让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无异于浪费时间。因此,要想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赋予体育课堂应有的存在意义。

3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3.1 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想要使初中体育学科能够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要使学生对于学习体育感兴趣。由于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导致了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科目,不想进行体育科目的学习,体育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这一观念进行改变,使学生能够了解体育,学习体育。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地在其中穿插各类体育游戏,通过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并增加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期待感。初中的学生由于其心理与生理的原因,不满足于单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渴求新鲜感,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如田径类、球类运动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在确保学生健康与安全的情况下为学生开产新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保持对于体育教学的新鲜感与好奇感,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2 注重科学化的体育教学

在初中的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的体育教学,不能因为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缺陷对学生产生身体上的损害,如学生身体上的擦伤、身体负荷过重等。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把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科学地制定体育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进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由于男同学的身体素质比女同学的身体素质高,教师可以针对男同学制定一些强度稍强的体育教学训练计划,进而锤炼学生的意志力。女同学的柔韧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针对女生的这一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身体各个方面的能力。

3.3 创新体育教学形式,综合使用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多样性。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就难以达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创新体育教学形式。所谓的创新教学形式,就是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的运动爱好自主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体育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喜好进行运动项目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赋予学生体育运动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个人指导,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当前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邵帅,徐晓明.浅析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74.

[2]王文华.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科幻画报,202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