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
摘要: 如今,由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层出不穷、互联网等主流媒介的发酵,容易引起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基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加强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融入,对于教育的实施和开展也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针对如今的社会问题焦点探索也依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深入社会实际,才能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更能启发学生的认同感。因此,文章下文通过对于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的价值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见解和意见。

引言: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一确定的历史时期和节点内,可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聚焦,引起公民共鸣的社会事件,可以是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唐山打人事件,也可能是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宏观领域的大型事件,其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很多微妙的社会动荡,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学生开始逐步关注热点问题,他们具有很强的关注度和求知欲望。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无疑是一项极好的手段,可以解决教师教育的时效性,培养新时代大学生。

一、社会热点问题概述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概念

社会热点问题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被广大社会群体广泛关注,并且可以起到很大的社会反响,传播面广泛,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可能是个体或某些群体。因此,只要是在社会上可能起到风波、引起社会争论的问题都是社会热点问题[1]。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

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时代性,每个时代都会有某个时代的特殊热点问题产生,可能是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凸显出的时代特点或国情,具有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再者是动态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同人群对于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社会矛盾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社会热点问题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大众性,这也是社会问题当中极为核心的问题所在,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一旦产生很容易造成人们的共鸣和发酵,并且绝大多数都可以广泛参与到讨论当中。复杂性,由于现如今媒体的介入,传播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迅速扩散开来,相对较为复杂。最后是典型性,社会热点问题不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其需要典型性和针对性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迅速发酵,因此典型性也是十分普遍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征。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走向

基于社会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极为重要。因此,在做好教学的规划大纲中,需要针对性地强化、动态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需要加强热点信息的敏锐性,以高素质和高道德品质进行教学,起到先锋模范抬头作用,避免学生的思想存在偏激。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应。然而通过社会热点新闻的融入,让学生在共鸣当中积极探讨,从而充分理解教育及社会热点的核心内容和意义,更有利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真正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种需要。例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思政思想与论坛当中的热点问题和广大观众的看法融入课堂,积极调动课堂走向,引导学生价值观和思想的形成。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热点问题大多数通过节奏较快的互联网进行传播,大量的热点信息袭来,学生可能缺乏判断是非对错和真假的能力[2]。并且,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度相对于其他信息而言受众面更广,学生和社会人士都可以参与到评论当中。因此,很多学生也逐渐成了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承和发扬人,受自我意识认同感和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较大,容易反复摇摆。因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挑选出争议较大的问题,在课堂当中让学生进行评论,不仅活跃了枯燥的思政课堂,也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将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增强其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念养成。

(三)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对思政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社会当前存在的主要价值问题和矛盾,它的出现和问题解决可能面对的是全体社会大众的精神追求,更加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方针政策,集中展现社会痛点。然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是不谋而合的,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价值观紧跟时代发展,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不被腐坏思想所侵扰,同时具备热爱生活、集体的能力,不断唤醒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利用科学的观点和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热点问题,结合教材知识点,从一定角度上对于思政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落实与运用

在现如今高校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通过单一的教学实践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果想要在教学时间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就需要在原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结合热点时事和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学生带动到课堂氛围当中去,摆脱原本枯燥的课堂[3]。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布置的过程当中,需要广泛搜集内容和知识体系,充分掌握学生的价值观念导向,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从而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搜集,通过互联网视频、多媒体信息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热点,结合老师和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为了方便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合理营造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教具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健康的互联网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热点问题是不可分离、相互交织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和洞察社会全貌,但是社会热点问题又具有典型性、复杂性等特征,学生往往对于一些复杂的事情缺乏判断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避免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带动全体学生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帮助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推进课堂的高效性、实效性,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贾征.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时代报告,2021(12):124-125.

[2]彭曦蕾.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C]/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一).[出版者不详],2021:72-73+75.

[3]李素媛.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1(21):9-10.

作者简介:

罗远凤(1998-),女,籍贯:四川自贡,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