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
DOI: 10.12721/ccn.2021.157077, PDF, 下载: 196  浏览: 2380 
作者: 邵金荣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关键词: 医院感染;护理;监测;无菌操作;隔离
摘要: 感染问题是影响医院医疗进程和医疗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患者康复以及医护人员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患者生命威胁。因此,做好医院感染监测以及护理不同忽视。根据有关调查,不少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都与护理操作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医院感染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的提出了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发展复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带来的各种新型病菌越来越多,临床种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加,致使在临床诊疗中各种用药种类以及不良反应问题越来越明显。抗菌药、免疫制剂等药物的应用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患者康复效率,另外给感染问题的发生埋下了先天隐患。基于这些情况,做好医院感染监测以及管理十分必要,在工作中需要从多角度、全过程进行分析,切实有效的提出感染防控措施,为医疗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应有的基础。

一、医院感染问题分析

通过对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用药、护理措施以及科室信息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感染问题的发生原因。就这些因素中,护理人员是造成感染问题的主要根源,不少患者感染问题都是护理人员违规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是用药错误、无菌观念不强,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科学严格开展无菌操作,引起院内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另外,在护理工作中,也有一些患者因疾病种类、护理操作风险以及临床用药等因素造成感染问题,这些感染问题主要出现在血液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以及外科等。对于血液科而言,感染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疾病认识不足,导致血液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加上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抗菌药、免疫制药物,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感染问题。

二、医院感染护理控制研究

从上述医院感染监控问题分析,护理人员是造成感染问题的主要根源,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大大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降低治疗成本。就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

1.1岗前培训

由于新来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其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属于薄弱环节,此时对其进行岗前感染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增加护理人员技术储备,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降低不科学、不合理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增强执行规章和制度的有效性。使得工作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感染不科学的问题,将感染管理工作有过去的事后控制形成事前防范的模式。

1.2、道德培训

护士是治疗、护理以及消毒灭菌工作的执行者,护理行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率和恢复状况。另外,责任心以及护理道德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都是自行开展护理操作,是否按照护理标准开展工作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先得十分的重要,在工作中必须要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培训,建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护路观念,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展每一步工作,做好预防感染问题发生工作理念,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确保护理质量

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前,滥用抗菌药物被列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第一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合理用药,正确、处理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前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物半衰期给出用药频次,积极观察药物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提供停用或更换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药物的作用,降低抗药率。

2.2提高洗手的执行率

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为手卫生的控制。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数脉、协助病人换体位、为病人铺床等工作时,手上污染的细菌数为103~105 CFU/手,护士平均洗手率仅为(16.36±0.95)%”。从这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科强调护士七步洗手法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院内感染率,前提是医院应该护理人员提高良好的手卫生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成功率。

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透析术、动静脉插管术、气管切开、吸痰、导尿、穿刺等。医院应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消毒供应中心对高压灭菌器按时做好各种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做到消毒液现配现用,严格浓度,对易挥发的消毒液应每天进行浓度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对戊二醛消毒液应每周进行浓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2.4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社会、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我院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发放、回收专人负责制的全程管理。对设备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买,必须在院感科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保证有效“三证”俱全。护理部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起到了使用监督作用。

3 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

3.1建立监控网络 在院内感染率极高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很重视这方面的控制,护理部也极力加强控制,为加强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分别是病区护士长和监测员为一级管理、部分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二级管理,护理部为三级管理。一级管理即在病区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科室负责制,从病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浓度检测等方面进行监测,每月对检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措施和完化。二级管理即从管理小组的层面按照消毒隔离标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相同的问题进行通报,统一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表扬和惩罚,以便加强重视度。三级管理则是护理部随时监督,不定时对病区护士正在进行的操作过程、一次性物品处理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其目的主要是督导、教育,以不断增加护士的院感意识。

3.2 强化护理监控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流程,量化考核标准,规范操作方法,以便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使其更具实用性,可行性。加强不同层面的管理,发现和纠正问题,统一整改,排除感染隐患。每位护理人员要将制度、规范和措施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三、结束语

总之,医院感染监控能力的提升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还有助于及时查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文章中,针对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护理控制措施,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静, 佘艳侠. 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分析[J]. 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2):P.217-218.

[2]丁翠芳, 赵茹.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及护理对策[C]//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0.

[3]张丽. 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03):168+172.

[4]李凌竹, 查筑红, 游灿青,等. 贵州省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现况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v.29(11):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