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是医院临床中的特殊科室之一,因患儿本身心智发育不成熟、表达能力欠缺且治疗依存性交差,护理工作难度极大,不仅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且因家长对患儿康复要求较高给护理人员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各种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关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儿科护理中一旦出现工作纰漏极容易引起纠纷,不仅阻碍患儿康复进程,还容易给医院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儿科护理工作中如何科学开展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显得格外重要。
一、儿科护理纠纷产生原因
目前,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保健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就儿科护理中常见的纠纷问题进行分析,其产生主要因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以及不按规章办事等,同时与患儿家长对患儿过于关心也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如下。
1、服务态度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引起的护理纠纷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多的一种。由于儿科护理人员本身工作内容众多、工作压力大且患儿沟通能力不畅导致护理人员带有情绪工作,此时在接待患儿及家属的经常会表现的漫不经心,在解答家属及患儿问题的时候不够仔细、不及时以及态度不诚恳,致使患儿以及家属产生反感,进而引起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由于儿科患者自主意识差且病情变化的时候难以及时与护士沟通,对自身的生理、身体需求以及病情变化情况无法及时的告知他人,各种病情症状的变化大多都是由家长以及护士观察才发现的。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如果不具备高强的责任心,便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最终引起护患纠纷。
3、技术水平不高
首先,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对儿科护士的操作水平要求极高,因此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其次,护理人员的言行对患儿家属情绪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与家属进行沟通的时候要高度重视语言技巧。但目前不少医院儿科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时候不注意语气和说话方式,语气生硬、态度恶劣,导致患儿家属误解以及内心不舒适感。同时还有部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观念交叉,不能及时为患儿家属宣传健康教育,家属不了解医院相关规章和制度,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4、不按规章办事
首先,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不曾严格按照医院操作规章和护理规范开展工作,出现用药、打针出错的现象。其次,病房巡视力度不够,无法及时的了解患儿病情变化状况,引起患儿家属的不信任。再次,护理人员忽视患儿权益,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曾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等,均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5、家长对护理工作不满意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吞了。一旦孩子生病,全家都特别紧张,特别是涉及到有创口的护理活动,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受到一些媒体和不良舆论的引导,家属往往会对护理人员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的满足必然会迁怒到护理人员,引发护理纠纷。
二、儿科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护理纠纷问题往往都出现在细节上,具体原因上面已经陈述,这里不多加阐述。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成熟,患者对护理需要不断提升,此时儿科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患纠纷防范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服务意识
就上述护患纠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因服务意识引起的护患纠纷最多,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为了更好的确保护理人员工作观念,可采用首问负责制度,倡导微笑服务不说服务给予,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并采取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等评比活动,将这些活动奖项与护理人员经济挂钩。可以说,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才能更好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强化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本身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且患儿容易哭闹、不配合,使得护理人员经常会在工作中产生疲劳感,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此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根据患儿心里特征以及身体状况,通过鼓励、安慰、讲故事、唱歌等方式亲近患儿,得到患儿的认同及信任,进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患儿康复效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3、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
护理操作规范是护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规范标准,它让护理工作开展变得更加标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是确保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和护理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基本训练技能操作,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减少护理失误的发生,进而降低护理纠纷。
4、增强法律意识
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要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例如,有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时间稍长就不能配合治疗,家长为了早点结束治疗,自行调节输液滴速,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巡视,详细把利害关系告知患儿及家属,及时、准确、客观地作好护理记录,以防发生护理纠纷时有据可查,学会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另外,护理人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为了全面了解患儿的情况,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患儿及家长的部分隐私,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患儿理解、同情,得到家长的配合。坚决不可泄露患儿的医密,避免触犯法律法规。
患儿在住院期间,绝大多数时间是与护士进行接触,此间如果患儿治疗效果不好,恢复差,病情发生变化}后勤工作未跟上}家属对陪护、探视制度的不理解等等,都会引起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家属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处理问题时因人而异,避免矛盾激化。针对此类问题,病房内采取了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的方法,主动征求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及时将问题反馈到各部门,随时解决临时发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协调工作,尽可能将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结束语
总之,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纠纷,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因此,一定要搞好护理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陈丽红. 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护理研究, 2006, 20(008):2043-2044.
[2]陈联水、叶琳佩、林海芳.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v.28;No.323(16):135-136.
[3]王贾文,赵萍. 儿科门诊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纠纷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 v.28(0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