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探究
DOI: 10.12721/ccn.2023.158269, PDF, 下载: 220  浏览: 2133 
作者: 段欣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关键词: 新闻宣传;探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逐渐成为重要的信息集散枢纽,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潜在和渐进式的改变,其迅猛发展和扩张更对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高校尤其是二级学院作为年轻受众的聚集地,新媒体的影响力更是首当其冲。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融合发展、继承创新,更好地推进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是目前亟待探究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现状及困境

(一)报道内容较为单一

如果仔细翻看各高校二级学院的网站和公众号内容,不难发现各单位所报道的内容主题大同小异,首先主要都是围绕领导到学院的视察和调研,其次就是学院工作的相关会议,最后是诸如学科竞赛、体育比赛的活动通讯。而对于日常教学、科研进展、教学改革的内容则是少之又少。而学院的新闻网站和公众号往往是其他单位部门了解一个学院的窗口,学科发展、科研进展、教学改革这些浸润在日常点滴中的工作内容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却是组成万花筒中不可或缺的多面镜,有了它们才能够全方位地折射出学院的动人风采。

(二)缺乏策划意识

当下高校二级学院所做的新闻报道,一般来讲都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探讨,一般不会进行新闻活动之前的策划,也就是有什么活动发生就做什么样的报道,这样一来,往往不能抓住新闻的重点和核心,使得所做的报道较为空泛。因此,在进行新闻的报道之前,应该进行一系统的策划,围绕近一阶段的宣传主题,进行议程设置,确定报道的重点,这样,在真正的报道过程中才能更加透彻和全面,才能对活动进行长期性、连续性、追踪性的报导。

(三)身边的典型挖掘不够

与学校的宣传部门不同,对于承担大量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的二级学院而言,周围有着许多鲜活的素材,值得学习的先进典型的人物事迹。新闻宣传更应该从身边出发,发掘他们身边的人物和事情,让新闻的视角更接地气,更多地去关注学院里那些不分昼夜、勤奋钻研的科研工作者,心系三尺讲台、诲人不倦的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教职工,自强自立、敢于创新的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才是推动教育工作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工作创新

作为高校新闻宣传的基层一线,新媒体环境下,二级学院宣传工作亟待创新。这不仅是新媒体发展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开拓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机遇。

(一)转换思维方式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重要前提。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灌输式宣传效果已明显弱化。我们要跳脱固有框架,改变宣传工作的思维定式,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重新梳理新闻宣传工作架构。充分利用已日臻普及的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展开思想引导、价值观确立、人生规划等方面的隐性教育,达到新闻宣传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加强资源整合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必然趋势。

资源整合是新媒体趋势所带来的必然改革。从学生使用率高、覆盖面广的 QQ、微信、即时通讯软件和抖音、微博等发布平台来看,媒介资源的整合使用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形势多样和统筹协调相结合。二级学院网站、学院橱窗等传统载体适合发布深度报道、连续报道、品牌宣传,更倾向于对核心价值取向认同的需求,由信息传播向内容传播转型;而各类即时通讯软件和平台等新媒体更倾向于信息传播快速准确的需求,适合发布短平快的即时消息,如获奖快讯、会议通知、课表更改等,也可用于传达各类文件,提高办公效率。在此基础上,实现跨媒体合作,在不同的媒体之间进行信息、技术、条件等的共享更有助于形成综合优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改进话语体系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有效手段。

话语体系已成为高校新媒体的鲜明标识之一。诸如“栓Q”“芭比Q”等一些网络热词

频繁出现在一些高校的微信公众账号中,以 00后为主的大学生被迅速拉近了距离,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当然,适度借鉴网络用语只是途径之一,改进话语体系首先要尊重受众话语权,增强平等对话意识。其次要积极拓展话语资源,提高话语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三贴近原则。

坚持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常态化机制

建立成熟的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常态化机制是推进学院新闻宣传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保障。

首先要建立覆盖全面、及时高效的学院采编网络。完善的采编网络是实现信息及时有效传播的基本保障。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勤业敬业的学生采编队伍是推动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高效开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推选能力突出的学生骨干,举办学院通讯员培训班等形式对其进行重点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稿源质量,为学院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其次是要建立与校外媒体的联动机制。对外宣传是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塑造提升学院、学校的社会形象,也有利于院内外媒体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因此加强与外界的联动性,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成熟的合作关系,是推进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常态化的重点措施之一。第三是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的监督、研判、预警机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危机随时考验着高校的快速反应能力。二级学院应随时关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挥新媒体的力量,深度参与、正确评判、提前介入,把控事态发展端倪,及时补救。

第四是建立健全学院的“大宣传格局”。新媒体环境下,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要从工作机制、传播渠道、内容体系、人员布局等方面构筑学院的大宣传格局。现有情况下,如何实现大宣传格局下的体制、机制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队伍建设为例,学院宣传工作涉及学院人才培养、党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的重点,涉及部门较多,人员也各有分工。只有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交叉共通才能实现信息传播的及时、迅速、融合。突破传统模式下媒体方式、传播内容、宣传队伍的单一限制,已经成为进一步有序高效开展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7):71-89.
[2]高明.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J].新闻传播,2013(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