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现阶段,我国一部分高校形体专业课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还是在培养优质人才方面,与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具有较大差距。积极运用“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形体教学质量,打造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教学内涵式发展,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加强教研指导等成为了提高高校形体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大部分高校形体教学活动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材、教学方式、考试形式等方面都没有立足于学校层次、时代变化等进行区分,传统教学痕迹明显。高校形体课堂教学如何创新既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又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形体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现阶段,在高校形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形体舞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通常都会采用全民健身方面的知识,之后再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形体舞蹈教师很容易受自身所从事过的专业影响,如,以往从事过健美操教学的形体舞蹈教师,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选择与韵律操相关的教学内容,造成形体舞蹈教学在专业方面出现缺失。(二)教学形式程式化。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形体教师习惯采用讲解示范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这也是技能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熟练、规范地实施讲解示范教学,虽然可以让形体教学活动更加顺利、更加有效的开展,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在形体教学中若是仅运用讲解示范法,就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满足现在教学层次的需求。在高校形体教学阶段,教师通常会在讲解过程中亲自示范形体舞蹈的动作,之后分小组让学生自行练习相关动作,最后教师再给予正确指导与纠正。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目的和要求 ,与教育实践相脱离,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使得部分学生对形体课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二、“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教学中的运用

(一)构建高索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为高校优质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一个课程,三种能力,由两位教师共同编织的知识网形成了“一课双师三能”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教学中运用“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在理清教学思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为高校学生搭建了一个比以往更加清晰的知识网,能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各个课程间存在的关联性;其次,学生在学习两个或多个关联课程时能有更明确地学习目标以及对学科的深刻理解。第三,能帮助学生创建多角度、多维度的学习思维。

(二)丰富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时间

要想提高形体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各种合理的学习需要,并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质人才,应不断改革与丰富形体教学内容。首先,开展形体教学活动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校形体教学需科学选择与形体教学要求的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健美操、形体训练项目等。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扎实学好理论知识,进而实现塑造学生优美形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形体教师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收获为根本,根据实际学情引入趣味性较强的新舞种,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舞蹈表现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舞种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因此,大多数形体教师经常会将身体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目标,如: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巧训练、现代舞舞蹈的基本训练、中国舞蹈典舞身韵等课程各开设一年,各课程周课时量为2节课到6节课不等,这种教学时数的设计和开课周期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高校学生正处在脑细胞建立联系的上升期,经过教学训练,特别是专业学习,皮层细胞活动和量迅速增加,神经元联系扩大,脑回深化,第二信号系统最高调节能力大大增强,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联系完善起来,为思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因此大学时期是智力水平增高、记忆功能增强的关键时期,在思维能力提升方面具有一定的有事,但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在身体技能训练方面相对来说却处于劣势。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思维的训练,主要对动作模仿和记忆能力的训练进行了加强。而运用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减少周课时量,延长教学周期的目的,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知识消化时间。

(三)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造能力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表演技能上,在传统的训练上也将重心放在了学生动作的标准训练上,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培养了一个只会“复制”的人才,无论这样的复制如何的完美一致,都无法超越前人的光辉荣耀。如今时代已经变了,以往的那些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未来需要高精尖的人才,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因为只有不断创造、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因此,我们不应该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导学生如何提高模仿力和记忆力上,应当努力的引导、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思考、质疑、创造等能力。但这并不是说“技”的层面不重要了,只是给“技”的层面增加些新时代的维度。使得学生拥有改变世界、引领世界的能力。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进行形体课程考核在国内外都是普遍的,不仅是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是择选其中更有天赋的学生进行更高端的培养,这和其他学科都是一致的,但是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因此,为了避免因考核评价体系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改变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科理论总结、自创舞蹈内容加入到考核评价中,既然是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那么这方面的考核自然要增加比重,传统舞蹈模仿的再好也只能反映出学生的技能素质。另外要严格把关考核评价各阶段细节,防止有人作弊现象,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高校形体教学的亵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灵美才是舞艺的灵魂。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在真正舞蹈大师的眼界里,舞蹈形体的美和心灵的美合二为一才是真正的形体艺术。

结束语:

在高校形体教学活动中科学运用“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教师追求自我完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实现教师自我价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对高校形体课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为高校形体教育者,应积极建设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运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蔡享丽, 任艳花. "一课双师三能"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嘉应学院学报, 2019(11):271-272.

[2]张惟. 试论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方法与运用[J]. 艺术评鉴, 2020(20):117-118.

[3]莫丽琼. 人本理念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59):123-124.

作者简介:恒玺,女,满族,1980.7,辽宁辽阳人,硕士,副教授,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