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构建思考
摘要: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在构建采编模式时,应充分考虑电视新闻的构成和特征,以政治引导、技术能力提升和内容质量优化为导向,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够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机遇和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获取的唯一途径,而广大受众更加注重信息的多元化和即时性。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适应新环境。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构建进行了探讨。

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融媒体时代给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带来巨大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广播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受众传递信息,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给广播电视媒体提供了更大的传播范围和更广泛的受众。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受众已经习惯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随时随地为受众提供及时、便捷、丰富的新闻内容。

1.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着的挑战

首先,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和传播的去中心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适应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在不同平台上,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内容和形式。其次,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受众对新闻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保持客观、公正、专业的报道风格,提高新闻内容质量,以满足受众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创新,适应新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

2 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构成与特征

2.1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构成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依靠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进行采编。首先,多元化的媒体形式是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受众需求,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信息呈现方式。因此,新闻编辑需要根据不同的媒体形式,采用不同的报道手法和信息表达方式,以满足受众需求。其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在以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主要通过定期更新的方式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而现在受众需要更即时、更实时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取并发布新闻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同时,互动性也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通过社交媒体、网站留言板等形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最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重要趋势。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2.2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特征

(1)多元化。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单一形态已经难以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形态则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呈现方式。首先,在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方面。不同的媒体形式对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如网络新闻内容通常要求短小精悍、配以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而传统媒体则更注重深度报道和分析性文章。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针对不同的媒体形式和受众需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形式,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其次,在报道方式方面。传统媒体新闻报道通常是由记者完成,而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媒体进行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新闻信息,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拓宽报道方式和受众范围。最后,在新技术应用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和兴趣,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的新闻内容。此外,新技术还可以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供更多样化的报道手段,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元化、更生动的形式。

(2)互动化。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的互动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已经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而新媒体带来更多互动化的采编方式。首先,与受众的互动方面。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信息的发布者,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与受众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即时通讯等渠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内容生产和优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其次,在内容互动性方面。传统媒体新闻报道通常是单向呈现,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越来越具有互动性。例如,通过视频直播、在线问答等方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受众的参与体验。

3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构建策略

3.1增强政治引导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通过加强政治引导构建有效采编模式,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高质量发展。在采编实践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握好新闻的时效性,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等,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展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气象新风貌。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也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处理好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关系。既要善于发现和报道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和正面典型,又要敢于揭露和批评社会中的消极因素和负面现象;既要坚决抵制和清除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等有害信息,又要善于利用网络舆论监督、网络问政等方式推动问题的解决;既要坚持正确导向,又要尊重客观事实;既要坚持原则立场,又要体现理性态度,做到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理性平和、有温度有情感的采编目标。

3.2提升技术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紧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创新采编模式和表达方式,提高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实践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打破传统媒体的边界和壁垒,实现多媒体协同采编,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资源,形成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次制作多种呈现、一次发布多平台传播的全媒体生产模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参与,根据不同平台和终端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直播、短视频、H5、VR/AR等多种表达方式,提高新闻信息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账号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增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达到增强采编模式创新性的效果。

3.3内容质量的优化

(1)在全媒体时代下,用户成为新闻内容生产的主体之一,由此也使得受传双方的身份变得模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内容是否对用户有足够吸引力,直接决定新闻编辑工作的效果。对此,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立足稿件的新闻价值基础上,注重用户需求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新闻稿件进行深层次创作编辑,确保编辑的新闻稿件与用户的信息需求契合,有效提高用户黏性。

(2)构建有效采编模式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必要手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资源配置,加快把分散的、优质的资源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向移动端倾斜。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积极与管理层协商,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台频道和栏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商解决同质化供给问题,强化需求导向、服务实效。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为受众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亲民性强的媒体服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进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协同联动,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渠道,实现优质内容传播。

3.4充分发挥智媒技术优势,提升新闻编辑效率

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重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促使人工智能与新闻编辑深度融合,以提升新闻编辑的效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利用智媒技术进行信息的“一线式”采集、策划、编制、加工,并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实现新闻内容的生产。可通过人工智能编审系统开展新闻稿件纠错、关键词筛选、新闻各要素核实等工作。与此同时,可充分利用智媒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真实还原新闻事件的现场,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度整合,形成内容兼容、渠道互通、平台共享、受众参与的全新传播模式。融媒体是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融媒体环境的变化,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是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采编模式构建,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裴颖.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探索[J].记者摇篮,2020,(09):34-35.

[2]高玉洁.融媒体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性思考[J].传媒论坛,2020,3(17):45-46.

[3]杨学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J].记者摇篮,2019,(08):70-71.

[4]张亚娟.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6):119.

[5]刘蓓蓓.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J].传播力研究,2019,3(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