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DOI: 10.12721/ccn.2021.157117, PDF, 下载: 193  浏览: 2542 
作者: 师伟 韩培
作者单位: 鸡西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重症护理;感染;预防
摘要: 开展重症护理工作期间,要求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感染现象出现原因,主要为病人身体素质、隔离与消毒严重不到位等,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本文就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进行分析,最大程度上提高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侵入性导管置入的时间和次数,做好呼吸道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患者的病房管理水平,合理分配重症监护室的人员,采用分层管理方式,定期为重症患者清理和消毒,以保障患者后期抗菌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1重症护理中感染现象出现的原因

1.1消毒和隔离工作不到位

实际进行重症护理时,发现很多医院都存在消毒与隔离工作没有做到位的状况,导致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状况,对其后续治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开展创口、医疗器械消毒时,如果没有达到规定消毒标准,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会增加。

1.2患者自身素质原因

就重症护理感染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与患者自身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很多患者日常生活过程中有着较长时间的吸烟和饮酒史,甚至少部分患者还存在营养不良等状况,其的家族史和用药史均会对患者自身素质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详细了解感染率较高患者的详细信息,发现婴幼儿和老年群体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同时,部分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较差,使得其在手术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感染的状况。

1.3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大部分重症患者的病情均具有较为严重的特点,治疗这一类型患者时,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就重症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重症患者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状况,实际开展疾病治疗工作期间,很多重症患者首次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会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等一系列情况,通过病原学检测结果可知,这部分患者体内均产生了耐药菌株,对后期抗菌治疗工作开展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1.4侵入性操作所致的感染

详细了解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发现大部分患者均需要采用侵入性操作方式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本身有一个较大的弊端,随着其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感染病症的概率也会直线上升。因此,护理人员开展侵入操作期间,要重点控制侵入操作的时间,避免将外部的细菌带入患者的体内。同时,考虑到置入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将患者一处的细菌带至另一处,最终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感染病症。除此之外,部分重症患者会将支气管全部切开,之后根据固定标准建立人工气道,这个过程中会破坏患者的呼吸道保护屏障,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症状,增加重症患者护理感染风险。

相关数据信息显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侵入性感染,常见的侵入性感染主要包括动静脉插管、单纯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除了留置尿管和动静脉插管之外,其他类型的侵入性感染均与留置时间有着密切关系。除此之外,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原因,需要长时间侵入性留置,这些重症患者本身的病症都非常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现象的概率。

2重症护理中感染的预防策略

2.1做好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工作

开展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工作期间,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感染预防工作,患者进入重症病房之后,要结合目前的工作量和病房资源分配物理和人力,并根据重症患者的具体状况,采用分级管理方式,隔离病房和层流洁净病房安排的主要是高危患者、需要长期留置管道的患者,并做好重症监护病房清洁工作,保证消毒工作的规范性,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现象的概率。同时,医院要不断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重视内部开支标准建立工作,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报销制度,要求所有重症监护病房的开支均需要管理人员签字,保证开支标准符合规定要求之后才能执行,以提升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保证所有重症患者均能够得到科学的治疗。

2.2重视病房管理工作

开展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期间,要求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内部始终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根据规定标准最好消毒工作,保障病房基础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进行重症病房管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院清洁制度和消毒制度开展相应工作,重点消毒病房内部的空调风管和送风管,制定定期消毒制度,有效降低外部因素对病房内部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上降低交叉感染等现象出现的概率。同时,实际管理病房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明确无菌操作标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媒介为手,所有护理人员均要掌握洗手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除此之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制定了六步洗手标准,基于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按照这一标准洗手,接触患者的前后均使用消毒液擦手,进行深静脉置管、吸痰、导尿等过程中,必须采用无菌操作方式,吸痰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戴无菌手套,根据规定标准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降低感染风险出现的概率。

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家属了解健康教育内容,患者家属必须始终保持自身洁净,并且保障病房内部始终处于整洁状态。同时,实际进行基础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卧床患者翻身,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重症患者出现褥疮等一系列症状,为患者调整体位,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患者的病痛。同时,为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要注意间隔时间要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

2.3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

重症监护患者的湿化瓶和瓶内蒸馏水都应该坚持每天更换,并于患者使用前后实施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重症监护患者所有的吸氧管应为一次性使用,且予以定期更换。若患者使用呼吸机管道的时间大于24h,则应坚持间隔24h更换和消毒一次,由于呼吸机上的接头和湿化器等部件是可以拆卸的,因此在消毒时应该拆开分别消毒。

2.4严格控制置入侵入性导管的次数与时间

应该严格控制或避免给予重症监护患者置入胃管、深静脉导管和导尿管等侵入性导管。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置入时, 必须对相关侵入性导管进行消毒处理,实施无菌操作。同时,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还应该尽早拔除这些留置导管,尽量减少插管的次数与时间,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3总结

与其他患者相比,重症患者本身有着病情较为危急的特点,基于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量,做好病原学检测工作,最大为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耐药菌株的概率,保障患者后期抗菌治疗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明确感染现象形成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现象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薛晓鹏,王凤娇,陈静.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00(002):150-150.

[2]李秀英,李蕊.浅析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当代医学,2014,000(024):157-158.

[3]汪丽娟.ICU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科学,2016.

[4]周洁.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如何预防[J].健康必读旬刊,2012,11(007):44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