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1.158553 , PDF, 下载: 277  浏览: 2828 
作者: 林宗发
作者单位: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新教育实验分校
关键词: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有效教学理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是教学科学化运动之后的教育类产物,专指提高教育质量及效率且投入更少时间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投入更少的时间、精力,来获取更高的教学效益。随着有效教学在国内的落实与发展,该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主流趋势。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开发智力、身体成长,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更是人生中塑造能力最佳的时期。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小学体育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中,有部分体育教师混淆了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概念,导致体育教育偏离了教学中心,出现以竞技教育为重点教学的内容。青少年的健康情况与其自身的发展及家庭的幸福紧密联系,同时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直接牵动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所以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

自我国教育事业步入新时代以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因此学生一直都是教育的精神内核。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以及综合素质发展质量,必须坚持创新体育教学及相关体能训练活动。简而言之,体育教学的开展时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而并非为了某一方面或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迅速落实,国内的小学体育教学受到深远影响,部分省市及地区的体育课程设置均已改变。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是青少年营养均衡的保障,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必须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保证其自身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以此为基础,夯实体育有效教学的基础前提。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对自己提出“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等?”之类的提问,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寻答案。另一方面,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表现出思维性特征,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利用创新思维去实践新的理论及方法模式,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存在,以此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及教学效率,并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考虑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技能薄弱的现状,学校需要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及待遇,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专业的体育教师加入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加快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步伐。学校领导要重视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优秀体育教师的分享交流会,筛选部分体育教师进行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外出学习,或者聘请体育方面的名师开展讲座。体育名师不仅可以教授教师的体育教学方法,还能帮助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学校应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认知水平,使他们深刻地领会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使其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价值,以此促进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重视。

2.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意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让学生自己接受新型的体育教学概念,理解有效教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学除了陈述性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部分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想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中去,就必须落实以下三种教学理念,问题引导式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层级性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自身并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在学习过程中较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采取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约束学生的精神力。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些科学合理的问题作为引导,作为一堂体育教学的开始。教师通过向学生的发问启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并充分发挥主观意识参与到教学中去。

3.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育中,以往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从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与魅力,所以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刻不容缓。体育教师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要创新与探索新颖的教学形式使体育课更加富有内涵和有趣,不断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体育活动。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适当加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理论知识引导,保障学生在每次体育课上都有合适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强度,以期提高整体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4.引入素质拓展项目,增加课堂教学丰富性

引入素质拓展项目,例如信任背摔(学生从高处仰身闭眼摔下,下方其他同学接住),旨在打破学生心理安全区,让学生融入集体;例如联合成型(多位学生组合在一起,共同拼出图案或满足其他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身份牌游戏(给不同学生身份牌,相互询问并猜测),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例如一人说一人画(一个人描述一个事物或一个场景,另一人画,或者一人画出作品,其他人猜),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叙述能力;例如九人十足(多人联合起来绑腿跑),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可引入的素质拓展项目众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充分引入素质拓展项目,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5.教师合理反馈与评价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合理的反馈与评价能够再次激发或巩固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习惯。而反馈与评价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经不起批评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简单来说即是,教师的反馈与评价相对客观公平,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树立典型,激发学生潜能,也激发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望,对表现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先扬后抑,先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突破点,再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改正心态也更加积极,效果更好。

6.加大体育教育支出,定期开展体育活动

地区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小学体育教育情况,并确保体育方面的资金充足。学校要根据体育教育目标,配备基本的体育设施,如教具、场地等,禁止敷衍了事。学校应建立器材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体育设施,切实提升体育课堂质量,丰富学校体育项目。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并组织体育兴趣小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必须探究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并且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积极性。鉴于小学生的阶段特征,教师通常可以采用主动参与策略以及环境激发策略,两种策略分别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大幅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及其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6(02).

[2]徐蓓.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文存阅刊,2018(14):66.

[3]潘秦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探析[J].体育风尚,2019:164.

[4]陈刚.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5).

[5]徐鹤.吉安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