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DOI: 10.12721/ccn.2022.157021, PDF, 下载: 352  浏览: 2967 
作者: 杨礼豪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关键词: 工程成本;会计核算
摘要: 工程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费用的正确核算,可以综合反映施工企业的劳务消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一、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工程成本开支范围与标准

一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耗费,都应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凡不属于上述成本的开支,均不得计入成本。在审核过程中,对于符合国家财经制度和企业计划、定额,以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的费用开支,要积极支持;否则就要坚决抵制。企业应按规定的成本项目,汇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因此,企业要通过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应在成本发生之前就加强审核和控制,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正确组织成本费用核算。建筑工程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单独核算,直接从当期收益中扣除,不计入施工成本。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如固定资产的购建和购入无形资产均属于资本性支出,应作增加资产处理,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再逐渐通过折旧和摊销方式计入成本。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年度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如各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及期间费用均属收益性支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单独核算。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的界限

为了准确核算企业工程成本,企业需要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的界限,这项工作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进行。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费用计入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期间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只能列入当期损益。

3.正确划分成本计算期的费用界限

企业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成本计算期的费用界限。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核算成本、费用中,凡应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已经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本期发生的费用要全部在本期入账,不应延至下期或提前结账。

4.正确划分各项工程的费用界限

为了分别考核和分析各项工程(一般是单项合同或单位工程)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企业还必须将应由本期工程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项工程之间进行划分。凡能分清应由哪个产品、哪项工程负担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产品、工程成本。若由几项工程共同耗用,分不清应由哪个工程负担的间接费用,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个产品、各项工程成本。如配分配的方法要合理、简便,各项工程之间,不允许任意增减费用,保“重点”,在照 以盈补亏。

5.正确划分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的界限

月末,将各项生产费用计入各项工程的成本以后,如果某项工程已全部完工(竣工),则各项费用之和,就是该项工程本月完成部分的成本。如果工程尚未完工(竣工),还必须将计入该项工程的生产费用,在本月已完工程(即已完成预算定额规定的全部工序、可向客户办理结算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未完工程(又称未完施工)之间进行分配,以便计算本月已完工程和月末未完工程成本。

正确划分以上这5个方面费用的界限很重要,划分的过程也就是计算工程成本的过程。只有划分正确,成本计算才可能正确。企业生产费用划分过程如图。

三、加强基础工作,保证成本计算资料的质量

为保证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企业要做好与成本计算密切关联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企业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收支、物资材料进出等各项消耗及时、正确的反映出来。主要从科学地制定定额标准、严格执行资金收支、物资进出的各项手续、认真做好原始记录,保存好各种原始凭证等几个方面着手,保证企业成本计算资料的质量。

1.科学地制定定额标准

科学制定定额标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各项施工定额标准的制定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管理水平。不科学的定额标准势必会造成工程施工的浪费和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要运用好定额这一手段来良好的控制经营活动。施工定额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的依据,科学的施工定额对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制定施工定额主要包括材料消耗定额、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劳动定额、工具消耗定额等方面。各项定额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单独存在,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施工成本计算。比如材料消耗定额据以签发“领料单”,劳动定额据以签发“工程任务单”。

2.严格执行资金收支、物资进出的各项手续

收支不清、手续不全是造成施工企业成本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收支、物资进出的各项手续,同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克服收支不清、手续不全等问题的发生。要明确从采购到领用的手续,要有计量、验收、领退手续。首先,材料进场就要做到严格验收,严格核对供应商账单上所列的材料数量是否与工程要求的数量一致,防止出现材料多进或者不够的情况,造成二次采购,增加运输费用;其次,材料的领用需要严格审批制度,履行相关手续。各个施工组需要消耗多少材料,要按工程量定额配发,防止浪费。最后是材料的退库。各施工组用剩的材料要办理退库手续,每个月末对已领未用材料要进行盘点清查。

3.认真做好原始记录,保存好各种原始凭证

原始记录记载着施工企业的各项消耗情况,原始记录准确无误,企业的施工工程成本才会正确的反映出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的填报、审核工作,规范原始记录的档案保存工作。如果原始记录不准确或者造成原始记录档案遗失,那势必无法准确核算工程的施工费用。企业需根据部门分工,安排专人对企业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消耗和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登记,如物资材料的进出、各项费用的开支、工时的消耗、设备的消耗、月末已完工程的盘点等方面数据都要及时准确认真的做好原始记录,并安排专门场地和专人对各种原始凭证进行保存和归档管理。

参考文献:

[1]浅谈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管理[J].冯陈.财经界.2012(06).

[2]施工企业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分析[J].陈烙坐.中外企业家.2013(02).

[3]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朱叶丹.财经界. 2009(22).

[4]中小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王红.经贸实践.2015(14).

[5]浅谈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黄兴得.财经界.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