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DOI: 10.12721/ccn.2022.157075, PDF, 下载: 159  浏览: 1668 
作者: 李燕均
作者单位: 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300
关键词: 手术;腹腔镜;下肢静脉血栓
摘要: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因此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其术后多存在多种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易引发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对此,在患者术后临床人员应做好DVT护理工作。

手术对机体是一种创伤,手术后机体各系统发生一例复杂病理生理改变,凝血与纤溶系统也与其他系统均发生改变.其中纤溶与凝血系统对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若出现高凝状态将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形成。国外有文献报道,DVT病死率达3.8%,伴肺栓塞是早期病死率达38.9%,后期并发症DVT综合征则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皮肤改变等,严重者发生深静脉性溃疡,甚至是丧失劳动力,影响到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外科中逐渐普及,在诸多疾病治疗中发挥良好效果,但受该术式中气腹建立、体位的选择和手术本身的损伤等影响因素,易诱发DVT,增添身心痛苦,延缓了术后康复进程,更为严重者出现血栓脱落,出现肺栓塞,危及到生命安全。而临床研究表示,有效的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血栓症状。现就腹腔镜术后DVT护理现状进行综述。

1术前干预

针对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实施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和患者充分沟通,使其对预防盆腔术后DVT的各种方式不但到达“知”,更要达到“信”与“行”,自觉进行与实施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从而减少DVT发生率,结果显示发生率在3.12%,相比对照组常规指导锻炼,翻身低。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指导进食低脂、高蛋白、粗纤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控制血糖、血压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DVT预防知识,要求术前2h穿弹力袜,减少因麻醉、手术等引起的血液淤滞和静脉过度扩张,从而有效预防DVT发生。由此可见,术前准备工作的实施能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转变行为,提高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能自觉、主动实施术后康复措施,进而有效降低DVT发生。

2术中干预

术中长时间卧床、麻醉、保暖不当、失血过多等均使血流变缓,血液呈高凝状态,继而致使DVT发生,护理人员术中可对输注液体或冲洗液加温,并给予加温毯,避免体温过低、外周循环不良而导致DVT。研究中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表示术中体位也是DVT发生主要因素之一,并显示摆放截石位患者DVT发生低于仰卧位。因释放调整膝关节屈曲度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流状态,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在手术期间摆放截石位的体位时注意避免束带过紧、避免下肢过度外展,且在膝关节下放置啫喱垫,减少压迫,同时术中给予间歇充气仪加快静脉血流动,另外,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做到风险早发现。国际护理学杂志中一项关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表示,通过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能使小腿中上段与搁腿板完全吻合,提高腿部受力面积,缓解局部压强,在小腿提高后保持下肢呈斜坡形,小腿重量分散至躯干方向,从而缓解了垂直向下的重量,而小腿中段肌肉较丰富,对腿部血管与神经科起到衬垫保护作用,最终能降低DVT发生率。研究应用改良截石位,结果显示,患者血浆血栓前提蛋白水平降低,并通过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对疾病认知,预防了DVT形成,并获得患者满意评价。另外,在具体治疗中可每隔15分钟左右放气1次气腹,放气时间30~60s,从而有效进缓解下肢静脉淤滞情况。

3术后干预

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因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会干扰下肢疼痛感觉,早期不易察觉,可通过扪及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观察下肢皮肤是否为深红色或紫色,感觉下肢披风是否降低、有无出现腓肠肌局部压痛以及询问主观感觉是否具有麻痹和疼痛感。研究中针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指导早期康复锻炼,如,指导患者双腿、关节屈伸抬腿等运动训练,下肢得到运动后血管通畅,栓塞出现可能性降低,并通过腹部按摩、穴位按摩促使胃肠道尽快恢复蠕动,减少梗阻。空气气压疗法是近些年预防DVT新型方式,现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起病较晚,但因其安全环保,属于无创治疗,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另外,成本低廉,应用方便,故在术后护理工作中可指导进行气压疗法。该疗法通过多腔气囊循环有序地充气和放气,形成对肢体从远心短到近心端的循环压力,加速下肢动脉血液灌注和静脉血液回流速度,促使局部血流量增加,加大肢体氧合和营养成分共计,改善微循环和促使新陈代谢等,从而预防DVT。因血栓形成多发生在静脉瓣,而空气压力博对下肢间断加压使血液流经静脉瓣时发生冲击作用,避免瘀滞,经过该设备对患者有序按摩能有效控制力度和间隔时间,进而达到舒适目的。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同时配合肢体气压疗法,可降低妇科全宫切除术后DVT的发生率。另外,证实医用弹力袜在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其采用专业的由脚踝不断向上递减的压力梯度设计,能收缩消退肌肉,对血管加压,减少因手术因素导致的静脉扩张,减轻血管内膜破损,促使静脉血顺利回流至心脏,进而加快血流速度,避免下肢静脉淤血,促使血液循环与下肢肿胀、疼痛的消失,阻止因子释放与静脉血栓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微创手术得到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易出现DVT。为保证治疗效果,有效防止DVT的形成,可通过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做好术中、术后干预,以及实施机械性物料预防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DVT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王新兰,王倩倩,庄英,等.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0):1523-1525.

[2]廖冰,童频,程艳冬,等.情景式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2):379-380,387.

[3]沈丽芳,胡飞红,陈英.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85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