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过程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做好城乡规划已成为城乡建设的核心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结合当前城乡规划背景,分析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性,探讨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的路径及措施,为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引言

可持续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人居环境科学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受环境恶化影响,人居环境受到负面影响,经济发展也受到反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社会共识及重要前提。在城乡规划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融入其中,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支持,也符合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人居环境建设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人们居住的幸福感,其目的是打造宜人宜居的居住环境,为人们带来健康的生活,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各方面需求,根据这些目标探索空间环境的创建,这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内容。

1.城乡规划下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设计

城乡规划背景下开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十分必要,对于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自然环境、提升城乡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需在城乡规划体系下,对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实现路径进行设计,并验证路径实现的可行性,从而为开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1必要性分析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对可持续人居环境进行规划及建设属于城乡规划的主体部分,故开展城乡规划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在既往城乡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造成居民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下降,通过开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可将人居环境建设为宜人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从而使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改善城乡自然环境建

设可持续人居环境可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现环境的绿色化和生态化。

3)提升城乡形象

通过改善城乡自然环境,打造宜人宜居的生存环境以提升城乡整体形象。

1.2实现路径设计

可持续人居环境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必然脱离不了城乡规划的整体框架。所以,需对城乡规划展开布局,全面整合城乡资源,从而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理念下构建完善的建设体制,制定并实施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城市建设、特色乡镇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等。

1.3路径实施可行性分析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事先统筹现有城乡资源,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有效建设,必须具备相应的理念,当主客观条件均能够满足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条件下,进入正式建设阶段,上述为准备阶段,是开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基础条件具备说明开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条件可行;在正式规划建设阶段,必须先完成体制建设,明确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内容。本文路径设计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内容包括城市建设和乡镇建设两个方面,并将城乡的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其中,从而使城乡居民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得到双重满足,提升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从而说明开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内容可行。

2.城乡规划下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的实施

基于上述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的设计及实施可行性分析,应该采取有效、具体的措施实施设计路径,从而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有效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的各类需求。

2.1统筹城乡资源,开展城乡规划总体布局

城乡资源包含城市资源和乡镇资源。两类资源各具特色,均可为建设可持续人居环境提供支持,并且城市资源与乡镇资源之间还能够实现互补,从而形成城乡资源体系,为开展城乡规划建设提供支持。常见的城市资源包括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基础设施设备资源、产业资源等;乡镇资源则包括农业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同时两类资源还存在一定的共有资源。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布局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城乡居民需求,以构建可持续人居环境为目标,对城乡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城乡资源安置到适当位置,从而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条件。

2.2坚持可持续理念,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

为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达成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其中,同时还需构建和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因此,在开展城乡规划时应注重长期效益的实现,而非将目标集中在眼前的短期效益,必须建立大局观念,从而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在规划中,还应将规划的重要内涵予以丰富,从单一空间向多元空间转变,规划建设富有绿色生态、文化内涵、经济特色的多元化地域空间,丰富城乡规划内容,并通过有效措施紧密结合公共治理,实现二者的有机配合。

2.3立足可持续理念,制定实施人居环境建设内容

在完善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加持下,需坚持可持续理念,制定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内容,并对该内容进行全面实施。若要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有效建设,必须从绿色城市建设、特色乡镇建设及城乡人文环境建设3个方面着手。

2.3.1绿色城市建设

绿色城市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也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绿色表现为生态、低碳、文明等元素的融合,上述要素之间的融合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并缓解城市压力。在创建绿色城市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尤其是在建设城市公共设施时,要将绿色节能、安全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做到尊重自然、合理布局、结构科学、绿色文明,从而打造生态文明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城市。

2.3.2特色乡镇建设

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时,政府部门也要重视乡镇规划建设,坚持绿色生态的可持续理念,并结合乡镇发展特点,构建特色乡镇,突出表现乡镇文化。在开展城乡规划定位时,要确定城乡建设的总体方向,把握建设重心,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乡镇旅游业,全面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中的人文资源,从而推动乡镇特色化发展。

2.3.3城乡人文环境建设

城乡人文环境建设应建立在城乡人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在整合城乡资源时,要重视城乡文化资源的整合,并根据这些文化资源构建城乡人文体系,从而为城乡人文环境建设提供支持。

看出,人文建设能够满足居民的第三生活,而第三生活属于高级生活,一旦被满足则能够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感,故城乡必须整合文化资源,重视人文环境建设。

2.4构建环评制度,开展人居环境评价

保证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效性必须对建设内容的有效性展开评价,在人居环境评价前要构建环评制度,在环评制度构建时应保证其根据客观量化指标制定,保证制度的客观性及合理性,通过环评制度开展人居环境的评价工作,从而确保环评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

结语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核心内容,该项工作开展时较为复杂,需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坚持制度先行,提高建设意识,明确建设内容,并重视实施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人居环境建设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最终满足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光.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8):132-133.

[2]陈玉龙.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