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DOI: 10.12721/ccn.2022.157012, PDF, 下载: 309  浏览: 2463 
作者: 和玉辉
作者单位: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啦井中学,云南怒江,671408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管理水平无疑反映着这个学校或班级的整体面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参与着重要的管理工作和决策,班主任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在这个时期,初中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初中生还不成熟,处于青春期,家长、教师以及同学都会对初中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初中班主任需要充分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对初中生未来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为了促进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班主任需要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展现出自身教育价值。学生处于初中学习阶段,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在情绪上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受到外部的影响比较大。在学生日常学习时,班主任与班级学生接触比较多,为了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班主任需要充分重视班级管理工作,因为其对初中生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难点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的配合,管理能力再强的班主任,若没有学生愿意配合也属于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现阶段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沟通工作,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与学生达成共识,其也是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在日常学习中不希望受管束,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行事,此种现象表明,此时正是学生建立自强心理与责任意识的时期,班主任应注意做好正确引导。而目前仍有许多班主任对这一点不够重视,一味地对学生严加管教,不允许学生有其他行为。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其他情况,班主任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填补学生的空闲时间,此种方式不仅对学习成绩没有帮助,同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常常将“为了你们好”的观念强加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

(二)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经济落后,初中学校内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环境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成绩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此种现象也是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学生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对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在此恶性循环中,只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三)家校教育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较贫困的地区普遍存在学生留守现象,即父母外出务工,将学生留给老人看管。但是老人的教育理念和认知较陈旧,无法跟上现代的教育形势,导致学生出现懒惰、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现象。学校在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但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学校无法弥补的。

二、做好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

正确的沟通方式是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并将此作为依据开展沟通工作,若对学生心理动态不了解,直接开展沟通工作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观察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了解其真实想法。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将心里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此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想法应表示充分的理解。另外,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时,不应采取遏制手段,而应积极与其沟通,并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喜好表示出高度的尊重,使其在遇到问题时愿意与班主任分享。班主任应积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放下戒备,从内心接纳班主任。此种方式可使其在日常合作中快速达成共识,形成学生愿意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的良好局面,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优质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正确的管理理念。首先,班主任应意识到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还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例如,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班主任应加以包容,接受学生的犯错行为,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寻找正确的惩罚方式,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可以为其做正面引导。其次,班主任应有赞美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此时班主任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表扬学生,在学生表现优秀时给予表扬或以实物奖励,鼓励其继续保持。

(三)班主任树立爱心形象

班主任形象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留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对其多加关心、关爱,其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作为班主任应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改善师生关系。在日常学习中,班主任还可以经常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人际关系情况等,对学生表示足够的关心,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应与家长和同学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四)开展鼓励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存在很强自尊心,教师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方法和方式。鼓励式教学管理模式,能够确保班级管理工作更具公平性以及民主性。班主任通过正面教育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认知。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存在违反班级管理秩序情况,班主任需要避免出现对学生一味苛责的情况,应了解实际情况,并有序开展情感教育工作。此外,班主任应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模式。通过安全上网、法治意识等视角,合理控制初中生使用网络和手机,避免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初中生学习和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出榜样作用,加强与班级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积极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思维。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特征,注重创新和探索班级管理工作模式,确保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及有效性,从而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手福.如何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7(36):168-169.

[2]马尧.关于如何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8,359(11):175-176.

[3]马兰.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20(2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