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DOI: 10.12721/ccn.2022.157017, PDF, 下载: 146  浏览: 1915 
作者: 杨娟
作者单位: 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68
关键词: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的268例于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医院2021年的312例于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疔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经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的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引言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进步,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手段也趋于完善,不同于以往的外科大手术,消化内科医生可通过内镜对患者的消化道病变进行微创治疗,如经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及早期消化道癌切除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极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虽然我们称之为“微创”,但也属于手术的范畴,若在内镜微创治疗前未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依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即于我们围术期的护理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在围术期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其护理产生影响,相关报道显示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后,将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改善,为探讨研究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针对医院2020年的268例及2021年的312例于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发现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效果较为显著。
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0年的268例于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8例,女130例年龄为24~68岁。选取医院2021年的312例于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42例,女170例;年龄为22~71岁。两组患者的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为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随访。排除标准:患者拒绝参加临床研究。
1.2方法
(1)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内镜患者护理模式,术前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完善相关教育、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并登记记录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患者随访调查患者的满意度。
(2)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①入院前即与患者进行沟通,指导患者术前饮食、生活方式等,并协助调整患者心态,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等情绪。②完善规范化围术期护理管理,详细记录患者疾病情况、内镜下治疗方式及治疗后病情变化等情况,并与医生加强沟通,协同定制个体化的护理管理,并作出个体化的术后指导及建议。③加强对术后出院患者随访,详细记录患者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对患者各方面的指导。④加强对科室护士规范化围术期的护理培训,加强对护理文书及护理质量的监督。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②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比(%)+基本满意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组别不良事件(例)97.png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0%(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例)98.png

3讨论
由于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作为自己首选的治疗方式近年来也成为消化内科主要的治疗手段。内镜下治疗的优点有很多,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但在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围术期的规范化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围术期规范化管理具体是指患者在入院后,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全过程及手术前、手术后所需要的护理管理。在手术前,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克服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在手术中,应充分与患者沟通,鼓励并安慰患者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在手术后,积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进行相关康复培训,帮助患者顺利向正常生活过渡。
因此,围术期的规范化管理是消化科内镜微创治疗术后患者的治疗特点,而其最核心的部分即为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内容包括方方面面,既涵盖了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管理,也囊括了对护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围术期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护理人员及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科室医护之间的协作,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科室的发展。
数据表明高质量、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既可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室护理管理水平,促进了科室进一步发展。同样经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一方面表明科室的护理水平、质量较前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以及对临床工作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室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科室管理。由此可知,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恒峰, 柳青河.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J]. 现代养生, 2019(2).
[2] 陈淑华. 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19, 32(9).
[3] 陈淑静. 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东方药膳, 2019, 000(014):293.
[4] 李娟,张红.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及其临床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J]. 智慧健康, 2020, v.6(2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