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 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
摘要: 目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往往面临着领导力不足、资源整合不够、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诸多短板和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1 社会治理概述

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心和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强调,在推进城市治理时,要以充分重视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升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建国以来的上海实践充分证明,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特征使然,更是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内在逻辑。由此,党的领导就成为了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做好“党建+”文章,把党建融入到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通过选好“领头羊”,带好基层队伍,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然而,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许多地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高素质、有经验的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现有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一些地区的财政压力较大,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这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

(2)部分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些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而忽视了社会力量的参与。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负担,而且也影响了公众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方面,要加大对高素质、有经验人才的吸引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力度,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加强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3.1 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党建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手段,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注重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此外,党建工作还注重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例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基层党组织与社区、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2 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优势

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党建引领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党建工作能够培养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其次,党建引领能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能够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和社会矛盾,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党建工作能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此外,党建引领还能够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谐。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党建工作能够推动基层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3.3 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成功案例

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街道为例,该地区通过党建引领成功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该地区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与社区、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有效衔接。同时,该地区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地区成功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和谐。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地区也通过党建引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一些地区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公益事业;一些地区通过推动基层党组织与社区、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有效衔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

4 通过党建引领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街道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在社会治理“最末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要真正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和建议: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的关键。要优化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创新活动方式,使党的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使他们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动的主体。要通过开展各种党员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彰显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党员带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推动基层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引导群众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群众自治和社区共治。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民主协商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协商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与基层社会治理各方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5)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充实到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中。同时,要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需要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这些措施和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家喜,黄卫平.把组织嵌入社会:对深圳市南山区“党建+”基层治理的考察[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7,19(06):3-10.

[2]周庆智.基层治理:一个现代性的讨论——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历时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05):19-28.

[3]郑长忠.基层党组织转型:社会组织治理改革推进的政治逻辑——自上海市社会组织党建实践的观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4):53-61.

[4]王浦劬,汤彬.基层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路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03):85-91.

[5]杨妍,王江伟.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现实困境实践创新与可行路径[J].理论视野,2019(04):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