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DOI: 10.12721/ccn.2022.157104, PDF, 下载: 147  浏览: 1852 
作者: 李魏春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关键词: 直肠癌;术后放疗;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68.3±5.5)和(69.7±5.7),干预后分别为(54.6±4.9)和(57.1±5.6);对照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68.1±5.3)和(69.8±5.6),干预后分别为(64.3±4.7)和(64.6±5.4)。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9.76%、24.39%、9.76%和12.20%,对照组分别为26.83%、58.54%、41.46%和41.46%。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后放疗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减少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直肠癌是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手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术后联合化疗,提高临床疗效,干预疾病复发率。值得注意的是,放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负担,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保证。本研究对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放疗的8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2±7.8)岁;腺癌26例,粘液腺癌10例,鳞状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9±7.9)岁;腺癌27例,粘液腺癌10例,鳞状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一般数据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认知障碍;对其他器官的严重损害。遵循的程序符合相关道德标准,并经医院道德委员会审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如下所示。

1. 2. 1心理干预放射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使患者了解放射治疗的步骤和过程,以及本次治疗对其术后康复的意义。告知患者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并避免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放松疗法与音乐疗法相结合可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

1. 2. 2皮肤护理放射治疗会导致患者皮肤在辐射场中充血、瘙痒和色素沉着。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划伤,避免食用沐浴液、肥皂等物品,并保持标记线清晰。及时清除患者肠道排泄物,保持吻合口清洁。如果患者的皮肤发痒且发炎严重,可以指导他们轻轻拍打并使用专业的皮肤保护剂。指导患者穿棉质内衣,以减少控制区域的皮肤摩擦。

1. 2.3 虽然饮食护理放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由于其危害性,相应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指导患者吃高维生素、高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确保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促进体内毒素的清除。

1. 2. 4、不良反应护理患者放疗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当辐射剂量超过1500 cGy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喝水,水量应大于3000 ml/d,以增加尿量,防止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此外,放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变化。如有异常,应要求患者暂停放射治疗并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如有必要,需要进行止血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本研究以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和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 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1~59分,中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 70分严重焦虑。分数与焦虑程度成正比。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 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分~62分,中度抑郁63分~72分,重度抑郁>72分。得分与抑郁程度成正比。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x̄±s),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68.3±5.5)和(69.7±5.7),干预后分别为(54.6±4.9)和(57.1±5.6);对照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68.1±5.3)和(69.8±5.6),干预后分别为(64.3±4.7)和(64.6±5.4)。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放疗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9.76%、24.39%、9.76%和12.20%,对照组分别为26.83%、58.54%、41.46%和41.46%。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96.png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 近几年我国的直肠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 直肠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三。由于患者早期并没有自觉症状, 或者症状不明显, 不具有特异性, 因此在发现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而针对直肠癌患者,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但是期间的护理配合对于患者的预后也十分关键。

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41例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护理干预, 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属于身心疾病, 患者不但承受着生理上的痛苦, 而且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各种负面情绪, 严重者还会导致中枢神经过度紧张, 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护理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心理方面存在的负担和压力, 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放疗治疗的顺利进行。相关的研究报道称, 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必须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从而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保证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及高效率。而在本次研究中, 护理人员通过充分的交流掌握了患者的心理、想法, 并积极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使患者得到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从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 其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 在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并降低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荣青碧, 张华, 叶森林. 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当代护士, 2011, 10(3):62-63.

[2] 覃飞飞, 覃春莲, 罗小梅. 26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6(S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