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新标准提出教师要将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研究中学习理解新的教学理念,探寻新的教学策略或是能更高效精确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同时,新课标也提出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者身份并不突出,学生也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课程实施取向的角度来看,这些情况大都表现为课程实施取向中的忠实观,但仅从一个取向去进行课程实施无法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一、课程实施取向
课程实施取向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陈旭远,2012)。课程实施取向通常分为三大类: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陈旭远,2012)。
忠实取向认为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程专家对课程计划作出的规定和要求去进行教学(陈旭远,2012)。教师要忠实地遵循课程专家规定的程序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实现课程专家设计的意图并使整个课程符合预定的课程目标(牛丹丹,2016)。忠实取向强调了课程专家及课程计划的作用,教师会得到一份非常详细的现成的课程计划去执行教学活动。但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价值缺失且课程实施过程会呈现程序化、机械化,课程计划外的课程资源会得以忽略浪费(徐小容,2011)。
相互调试取向认为专家所制定的课程计划可以与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相互调整、适应(陈旭远,2012)。相互适应性取向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决定具体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计划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实行而是可灵活调整的,同时也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相互适应取向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且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的课程实施计划和统一的课程评价。
创生取向又叫课程缔造取向,该取向认为课程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师与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已有的课程实施计划只是被视为用于创生课程的一种资源(赵静静,2009)。创生性取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但创生取向对师生要求极高,很难真正实现。
二、中学英语课程实施取向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师还是实施忠实取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完全跟着课程计划走,会根据情况调整教学。只是这种调整通常是因为教师某些教学活动实施不便或只是为了增加教学活动创新点,而很少考虑其他因素对于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忽略环境因素。教师在实际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忽略了环境因素,某些课程内容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经验和背景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教师很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背景环境。
(二)未考虑学生主体。课程实施的出发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发展,分析课程实施取向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度。但教师还是以自身讲解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价值。
(三)未把握课程内容。教师没有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及其目标要求去选择合适的实施取向,如面对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基础的分科课程,教师应选择忠实取向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适,灵活地使用教材;而对于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活动课程则主要采取创生取向,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
三、中学英语课程实施取向问题解决对策
这三种课程实施基本取向构成一个整体(尹弘飚,2005;帅飞飞,2010),共同作用于课程实施。针对中学英语课程实施取向的现状和问题,要想教师灵活选择和实施三大基本取向需要: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教学理念。教师课程实施取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本身态度观念和素质能力,所以应基于原课程实施取向让教师熟悉领悟其他取向从而转变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并创新教学行为。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外部条件去学习教学理念。教育部门应创造机会让更多的教师去参与教学培训,而学校应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改革观念,积极创设有利的环境,让教师形成正确的取向观。其次,教师自己要主动学习。只有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不断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才有动力和基础去转变课程实施取向。
(二)教师在实际课程实施时一定要多考虑各种因素,然后根据不同因素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试。除了以上所谈到的一些常见因素外,实际上还有学者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并对其进行分类,包括课程本身,学校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因素(张彩红,2016;杨杨,2018)。还有学者提出环境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李杰,2014)此外还有学者总结出六大类影响因素:课程实施背景,课程实施主体,课程实施对象,课程实施管理,课程实施资源,课程实施相关理论(李臣之,2011)。因此教师要先学习理解这些因素,深入对其的了解,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因素并进行恰当的调整。
目前中学英语课程实施取向选择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课程实施基本取向认识不够,且在选择课程实施取向时忽略了其他相关因素,教师教学以忠实取向为主,这就导致英语课堂全员参与度不够高且教学设计不灵活。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继续专业发展,不断学习以对课程实施全面认识,这就需要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合作以帮助教师发展。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才能更好地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来调整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牛丹丹.课程实施取向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42-45.
[3]徐小容,朱德全. 课程实施: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相统一[J]. 中国教育学刊,2011(8):42-44.
[4]赵静静. 课程实施取向研究及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100-101.
[5]帅飞飞. 课程实施研究概述[J]. 当代教育论坛,2010(6):90-91.
[6]张彩红.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9):246-246.
[7]杨杨. 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及影响因素探析[J]. 科教文汇,2018(18):37-38.
[8]李杰,陈凤英.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1-3.
[9]李臣之,帅飞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65-68.
[10]尹弘飚,李子建.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67-73.
作者简介:邹雅婷(2001—),女,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