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114, PDF, 下载: 52  浏览: 1544 
作者: 刘永安
作者单位: 株洲市二中青龙湾小学,412100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摘要: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并直接决定了小学生体育素养与水平。同时,通过分层教学活动的设置,能够使不同体育素养与基础的学生获得体育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还可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智状态、性格特点、认知能力都有差异,所以开展分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本身并不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然而很多学生对于学校的体育课却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约束性过强,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觉得体育课程非常枯燥;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觉得体育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合理,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感觉到无法达成体育课程的要求,不但会产生挫败感,而且会造成自卑感。而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上文提到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专业化运动员,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基础条件和认知能力,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然也就难以达成体育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也更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以素质为基础,对学生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且,体育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性别与身高,根据传统的方式进行队列的划分。同时,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兴趣与身体素质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调整。比如,部分学生耐力非常好,但是速度不快,部分学生投掷力量很好,能够投得比较远,但是,臂力并不是很强。部分学生虽然跳远成绩很好,但是动作并不规范。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长与劣势制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小组调整。比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师发现有学生虽然没有掌握规范的跳远动作,但是能够跳得很远,这时,就可以将其调整到高层次小组中,重点指导其跳远的动作,并使其动作逐渐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在测试的时候,这名学生也应该与高层次的学生一起测评。在这样的模式下,以学生素质为基础,划分层次,更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与指导方案,也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热情。

(二)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分层

在教学过程的分层中,教师要将集体教学、小组指导与个别学生指导进行联合施教。在此环节,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的原则,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特长,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示范运动技能与动作,制定出最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分层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最大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运动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兴趣,通过分层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共同组织体育比赛,并让学生在比赛当中担任裁判,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且和谐的氛围。

(三)建立动态分层管理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建立动态分层管理模式对教学环境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掌控,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身体情况、教学模式,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并结合相关因素的变化,对教学展开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受最适宜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人文管理,对学生的体育课程的成绩做出动态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鼓励、引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学习。

(四)落实有效的分层巩固练习

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不但体现在课前和课中环节,还应当体现在课后环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训练时间相对较短,而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和身体素质的持续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仅需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还需要做好课后巩固。这就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课后分层巩固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锻炼机会,真正实现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循序渐进。同时,学生在课后巩固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进而对教学策略展开针对性的优化。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不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作为以室外教学为主的科目,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能力,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其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与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只有分层教学模式最为符合体育教学实际。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乐.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01):19-20.

[2]葛晓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2(01):21-22.

[3]邢玉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