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院校会计与计算机融合概述
当前,中职院校会计学科都面临着两个重要趋势:一是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国际化,二是在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而这两个趋势的交集之处,恰好在于技术,即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在教学实践上,会计电算化在一部分的中职院校已经成为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个新兴专业。会计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绝不是仅仅局限在一门课程,而是要从根本上使会计专业或课程与计算机专业或课程的全覆盖、全渗透以及整体融合。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中职院校的多种课程中,教育技术类、计算机类和外语等课程,应用混合学习最为普遍,其中,并没有会计课程。因此,建立对内整合,对外联合的合作模式,建设实体“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联合实验室”,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工作自动化及物联网等最新技术,设计、建设中职会计学科“会计与计算机跨界融合专业课程体系”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二、中职院校会计与计算机融合的技术条件
每一项新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都影响了会计行业。其间,多项技术在会计行业上得到应用。目前,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为会计行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条件,且具备了颠覆会计所有工作岗位的技术力量。2013年,麦肯锡发布《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其中“移动互联网”(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知识工作自动化”(可执行知识工作任务的智能软件系统),其主要技术包括:大数据、自然人机接口、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等,其中最关键的应用是在金融领域的投资与会计。“物联网”排在第三位,作为应用于数据采集、监控、决策制定及流程优化的廉价传感器网络,已经是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排在第四位的“云”(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通过互联网或网络提供的服务)数据中心硬件及软件平台,也已经成为我们熟知的“财务云”,而且,在中国已经开始投入商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布瓦在他的新书《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指出,将来,个人与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方式会由于数字革命而彻底改变。
三、中职院校会计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素
(一)构建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017年4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杰弗里·汤姆森撰文指出:“许多中职院校的会计课程在规范性数据分析、技术实践和洞察技巧等诸多方面都难以跟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中所需技能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而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挑战。”中职会计学科要应对这种挑战,就必须重建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要对学科、专业、课程的全面综合,具体表现在,将分支学科中性质接近的学科予以整合;将相同的类型的专业合并同类项;将性质接近的多门会计课程以比较的形式整合。逐步对所有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转型、升级。这里所谓的计算机与会计学专业系列融合课程,不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对传统课程的辅助,而是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形成全新的专业课程。
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1)从闭环的教学转型为开环的教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2)从会计电算化转型为会计信息化的云计算。(3)从财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转型为财务信息的分析使用和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4)由核算职能转型为管理职能,即从核算类财务会计课程转型为管理会计信息技术类课程。(5)从会计信息的定期报告方式转型为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零距离的实时化。(6)从信息供给的静态化转型为准确预测相关信息发展趋势的动态化。(7)从掌握单一量化的财务信息转型为非量化及量化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多元化。
(8)从纸质教材作业的教学转型为全真模拟系统无纸化教学。(9)从以理论知识考试为主转型为以技能测试和应用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指出的是,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跨界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在B/S/S(浏览器/应用与数据服务器)体系架构在相对大型系统中的逐步试验、推行和应用中形成。
(二)“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联合实验室”实体设计
回顾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历史,细数其中的种种发明,我们会发现,那些熟知的诸多技术都源于实验室。中职院校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尤其是要在B/S/S(浏览器/应用与数据服务器)体系架构在相对大型系统中完成,其中,有的技术虽然已经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但并没有在会计学科中应用,有的技术在会计工作和学科中的应用还只是意向。所以,“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联合实验室”实体建设是必需的硬件设备。中职“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联合实验室”实体的设计,较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更应该采取对内(计算机专业)整合、对外(计算机行业)联合模式。国内外实验室的联合模式由来已久,业已成为一种趋势。2017年6月,电子科大信软学院与思特奇成立联合实验室。通过联合实验室的运作,为学院、为公司培养并输送高层次的人才。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联合实验室”应实现三个基本功能:
(1)为会计课程与计算机跨界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软件,开发课件。例如,针对前述基于云技术计算的财务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云审计以及基于ERP系统的“ERP财务应用”等专业课程的硬件应用与软件开发。
(2)以行业、企业财务会计难题作为项目进行实验。例如,某中职院校与景华天创公司联合设立实验室,进行“集团合并报表管理应用”及“企业绩效管理应用”的实验。
(3)实验室应成为模拟企业会计实际应用的全真试验场,并在此完成一系列实验教学、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让教师在教学中实验。
四、结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职院校“会计与计算机技术跨界融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是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及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及信息化趋势的要求。随着这个体系构建的不断完善,还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深化产生影响。例如,对包括会计法制化、诚信化在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介入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撑。对这一点,我们或许应该进行更深入的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傅哲祥.信息革命与会计“跨界”[J].中国总会计师,2014(7):47-49.
[2]财政部会计司.持续深化我国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会计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N].中国会计报,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