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的小学语文强课提质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优势,改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新一轮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思想为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同,而小学教学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构建,践行双减强课提质的教学目标。

前言:

“双减”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巨大改革,不只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还能通过高效的课堂改革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最终实现教育的高效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质量,实现强课提质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不再被动学习,而是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语文水平的需求,还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分数越高,成绩越好”的思想。

同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语文学科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高效的学习,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将语文课堂的延伸教学功能带到生活中,并进行知识层面的拓展和理解,最终形成自我意识[1]

最后,“双减政策”的背后是教育公平性的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涵,在减负理念下,更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得到了整治,将学生放到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公平公正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公平学习的机会。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始终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而现在,许多教师还是沿用以前的授课模式,让自身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语文课上,总是依靠教师来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课堂互动次数较少 

目前,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负担,升学压力较大。而语文学习涉及大量的语言文字形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而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导致教师们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较少。虽然有些教师会向学生提问,但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答案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难以提出问题,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地察觉到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

三、“双减”之下小学语文强课提质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态度,实现思想减负

教师和学生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教与学的思想负担较重。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激发求知欲,用微笑和自信的状态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自信,用大方、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难点,语文教师微笑的面容和幽默的语言会使小学生以放松的心态参与学习,也会更愿意与教师交流和互动,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得到了有效提升,最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升,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轻松的情境。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这就决定了他们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所以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2]。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造合理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通过营造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帮助学生合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必须注意适度原则,教师不能超负荷上课时间,也不能让教学情境脱离或者超越学生的生活范围。一般来说,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像图片、影片、话剧、问答以及故事等。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正副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下,带领孩子们步入梧桐树的街道,亲身感受被梧桐树覆盖的街道,现场提问“作者为何将题目命名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讨论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以及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从课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能更好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实现了语文课堂“增效”的任务。

(三)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作业安排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书面作业的形式非常普遍,教师借助现有的教材和资料,给学生布置一些书面练习的作业,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布置了更多的作业,但进行作业设计时很少能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所以教师要设计个性化的作业,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他们的潜能[3]

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书面作业的设计还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符合学生需求、多样化的设计。有效的创新包括布置学生和家长的作业,促进孩子和父母的互动,同时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教师还要适度地布置作业,注意作业量的控制,也不要严厉批评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开展趣味、减负的教学活动

趣味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学习。所以教师要在“双减”之下,开展趣味的减负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环境,鼓励学生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在课堂效率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手抄报比赛、板报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和飞花令等活动,提升学生课后生活的趣味性,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做好具体的教学设计,才能不断开发出更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课堂的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其学习能力。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完成优质学习任务,践行双减强课提质的教学目标[5]

参考文献:

[1] 林美霞.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提质之路[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1):3.

[2] 梁维珍.试论"双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落实减负提质探究[J].爱情婚姻家庭,2021(25):2.

[3] 李毅军.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J].好日子,2021(23):3.

[4] 黄海红.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30):2.

[5] 杨新春.双减,助推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J].四川教育,2021(36):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