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大学重要的通识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思政育人目标和思政内容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为改进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我们从要立足教材、贴合紧密;要结合主题、拓展内容,要渗入教学,有机融合三方面提出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向,并以具体的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要结合英语课程特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就要厘清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特点,树立课程思政改革方向。

一、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特点及改革方向

(一)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特点

1、育人目标的双重性质

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本身就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特征,所以在英语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会讲授西方文化及相关意识形态、价值观内容,所以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育人目标方面,既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开展正面引导,又要批判性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相关内容,降低西方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突的因素影响,所以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要通过挖掘和丰富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本土文化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对负面文化和价值观影响 进行批判和矫正,引导学生在理性思辨基础上认知西方文化。

2、思政内容的畸重畸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都是以西方文化和生活作为主题取材,缺乏中国文化、时政等相关内容,教学内容的偏重也造成大学英语教师在挖掘和补充思政元素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无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思政内容讲授,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综合英语课程在思政内容上的畸重畸轻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向

1、要立足教材,贴合紧密

课程思政并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而是要紧密结合英语课程教材,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篇章内容挖掘关于中国文化内涵、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国思想和政治理念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单元主题的“思政板块”,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学生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国际视野、辩证思维的协同发展,注重语境的作用,将思政语境融入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聚焦社会热点、国际形势、中国思想理念等强化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以隐性教育培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以英语教材和教学为载体落实思政育人目标。

2、要结合主题,拓展内容

思政育人目标和思政教学元素不脱离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拓展和补充,育人者先受教育,大学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政素养,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中国文化、本土特色、中国故事、中国视角等,在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围绕教学主题深挖思政元素,进行话题延伸,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文化对比,要将文化认知、文化差异、当代发展成果、前卫的思想理念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多方面思政内容补充、融合到英语课程教学中,逐渐形成科学、系统、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做到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有机统一。

3、要渗入教学,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可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或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将思政教学自然而然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内容的隐性教育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通过交流讨论、思辨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交流过程中深化文化认知,进行文化素养培育和价值观塑造。大学英语教师要创新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数字化平台等,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协同发展的思政育人大格局下,积极为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不断探索新方向、新途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限制,助力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二、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一)总体设计

1、教学目的和原则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根据授课内容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为了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英语教学要贯彻实效性、育人性和互动性教育原则,具体教学设计必须:

(1)尊重教材本身特点,结合英语课程专题,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在进行融入文化、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的同时,可以补充习近平“治国理政”相关论述、政府工作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等时政要素。

(2)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视频、图片等展示、学习相关思政内容,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和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政内容教学。

2、教学要素分析

(1)思政目标: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目标主要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人文性体现出来的,首先是跨文化教育,学生通过高校综合英语课程强化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同,增加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提升文化包容性和世界文明互鉴认识;其次是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文化对比中深化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增强文化阐释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同时,根据“课程思政”要求,高校综合英语课程还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对象:高校综合英语课程作为基础通识课,教学对象通常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针对大一学生,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初入大学的学生构建正面价值、矫正负面价值观影响,针对大二学生,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强化和巩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三观。

(3)教学内容: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内容主要依托英语教材授课内容展开,通过教学单元主题、语篇、词汇、文化拓展等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中国文化、政治信仰、思想品德、价值观、学术精神、个人追求等相关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4)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综合使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体验法等教学方法,也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创新教法,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二)教学组织

1、教材选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作为大多数高校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也有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开展思政教学。

2、教学过程

采用APPLE环节组织教学,即Activation(课堂导入)-Presentation(信息呈现)-Peer learning(同伴学习)-Learning reinforcement(强化学习)-Evaluation(学习评价),通过五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呈现、融入、学习、强化思政内容,实现英语课程讲授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三)教学实施

本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第三版)》Unit5 Text A:Will  you be a worker or a laborer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

1、教学对象

M大学2022级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完成关于工作职业选择、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等相关英语表达的学习,能够运用主题句、支持句阅读技巧掌握语篇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讨论职业选择、工作价值及意义等相关话题,通过文章重点句和难点句的分析提高相关内容主题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的能力,提升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

思政目标:能够理解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体会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对价值认同感、终身学习、职业选择和价值追求等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大学生活,了解专业学习、兴趣爱好与工作选择的关系,做好个人专业认知与未来职业规划等;引导学生对工作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应该真心热爱工作,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能力和批判性文化意识。

3、教学内容

课文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主题句+支持句阅读及写作技巧讲练等;将职业选择、终身学习、人生价值实现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与职业选择、工作态度等相关的语言知识,分析课文结构,能够就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讨论。

教学难点:理解工作的意义并正确规划个人的职业方向,正确对待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与职业理想。

5、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圆桌会议桌牌等道具;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按照划分小组就座。

6、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导向法、情景教学法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法。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Activation

采用视听导入法,教师播放Dolly Parton的歌曲《9 to 5》,通过歌词学习和分析,了解上班族的日常生活,了解其鼓励人们努力工作、享受工作乐趣的意图。通过“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不要爱哪行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引导学生就“爱好与职业选择”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表各自的看法。这一环节安排主要是通过音频和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通过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思政元素融入小组讨论、思考和口语表达中,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出的对青年人的殷殷期望,对青年的激励,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的意义。

思政要点:热爱、选择和坚持。

(2)信息呈现:Presentation

教师利用PPT展示文章主题图片,通过描述不同的职业和工种,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工作选择和职业理想,吸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快速阅读,以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快速阅读后,通过学生对主题的把我和理解进行文章结构分析,对课文各部分主旨进行总结,了解主题句+支持句写作手法。通过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的阅读和分析,找出“attitude/satisfaction/leisure time/lifelong learning”等关键词,运用PPT分享展示topic-centred words,引导学生对“工作带来的是快乐还是压力?”“如何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交流讨论。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PPT、课堂互动、问题导向等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活动启发学生思考,能够及时运用所学重点词汇、语句表达所思所想;利用快速阅读、理解性阅读、结构性阅读等方法进行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学习,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思政要点: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乐观激情的工作态度;付出才有回报的价值观等。

(3)同伴学习:Peer learning

运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观看视频“What makes us feel good about our work?”并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回答“What do you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when looking for a job?”和“What does work mean to you?”两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在工作中获得乐趣。教师展示新时代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为社会奉献的优秀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工作选择的价值取向,调动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并将自己的热情和梦想投注于工作中,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不断提升人生目标。

这一环节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针对职业选择、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和人生追求等进行深层思考,同时通过交流合作各抒己见,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临场发挥能力。

思政要点:合作、沟通;责任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视线;辩证批判。

(4)学习强化:Learning reinforcement

观看《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电影片段,学习主人公不向生活妥协的精神,学习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坚持学习,懂得“Opportunities are for those who are prepared”,并通过《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鼓励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拥有工作的乐趣,实现人生的追求。

进一步深化主题探讨,有意识地通过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打动人心,实现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感受和体悟进一步升华,从文化和情感价值角度深化课文主题学习,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思政要点:坚持、努力;工作的意义,学习的意义;人生追求与服务社会意识;人生观与价值观。

(5)学习评价:Evaluation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自评,布置作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活动参与度给予总结和评价,学生通过课堂自主学习评价表总结自己的学习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能够查缺补漏、不断进步。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巩固单元学习内容,并通过课后主题写作任务引发学生再思考,不断反思人生选择和事业选择,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思政要点:正确认识并评价自己;理性思维。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表和访谈结果,运用APPLE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通过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小组探究和交流讨论法融入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学习练习更紧密,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更好。思政教学贯穿于英语课程教学始终并能取得预期效果。

结语

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重要的语言通识课,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具有独特的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特点和改革方向,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具体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为改进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进一步实现英语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融合,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并为他们的教学提供实践途径和相关思考,解决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偏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讲授的问题,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Almudena Fernández-Fontecha, K.L.O’Halloran, Peter Wignell et al. Scaffolding CLIL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via visual thinking: a systemic functional multimodal approach[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2020 (55):1-10.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王子叶,陈秀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 坛,2020(8):51-52.

[4]李宝峰.“一体两翼”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学报,2020(18):170-171.

[5] 李平,王聿良,吴美玉,王晓红.“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0):137-14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新区华夏帝苑小区魏文娟收

手机:1596400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