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对策
摘要: 本文在论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与其相类似疾病的不同之处,旨在诊断时认真加以鉴别区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也简称黏膜病或被称做牛病毒性腹泻,它是属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包括:消化道黏膜大面积糜烂、坏死、腹泻及胃肠炎等。该病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全球各养牛场普遍发生,我国也不例外,一些养殖场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往往呈暴发态势,尤其是犊牛的发病率高,且急性病例和致死率都很高,所以,广大养牛生产者必须认真加以重视。另外,由于该病在临床上与牛瘟、口蹄疫、蓝舌病、副结核病、恶性卡他热、水泡性口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丘疹性口炎等有类似之处,所以在诊断上必须加以严格鉴别区分,以防误诊,并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特点

虽然该病的发生一般不局限于牛的年龄、品种和性别,但仍以5~17个月龄段的犊牛为多发。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仍以冬、春季节发生较多,且容易成地方流行性态势,肉牛比奶牛多发。该病如果是在较为封闭的养殖场发生,犊牛的发病率会高达30%,而致死率最高则会接近85%~95%,个别的可达100%。该病除了能感染牛以外,还会感染到猪、羊、鹿及袋鼠等,并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牛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有时也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公牛`染病后,其精液可带毒,成为该病的传染源。羊只大都属于隐性感染,妊娠母羊感染后会导致流产,所产羊羔自身也带毒,并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二、临床症状

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1.急性型

这种类型的主要特征是,在无征兆的前提下突然间发病,体温在短时间內迅速升高到40℃~41.5℃。病牛精神开始变得萎靡不振,厌食或拒食,发生腹泻。从发病开始几天内,牛的鼻镜和口腔粘膜表面发生糜烂性病变,流涎不止且逐渐增多。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开始出现腹泻症状,所排粪便从水样逐步变成粘稠状,里面含有一定数量的粘液和大量的气泡,时常带血,并伴有恶臭味。部分病牛会发生蹄叶炎或趾间皮肤糜烂,造成坏死状,走路跛行。怀孕母牛发生流产,或产下发育不全的犊牛。病程短者1周左右,稍长者2~3周。病情严重的会在6~8日內很快死亡。这种急性病例多见于犊牛。

2.慢性型

该种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体温上没有明显的变化,鼻镜上和口腔发生部分糜烂,门齿和齿龈变红,眼中渗出浆液性分泌物。蹄叶炎和趾间皮肤糜烂,呈现坏死,站立不稳,跛行严重。病牛颈部和耳根后的皮肤明显皲裂,部分脱毛及皮肤角化,呈皮屑状。病牛后期发育不良,不是死亡就是被淘汰。

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和淋巴结。特征性病变主要是食道粘膜有各种规则不一的烂斑,呈线状纵横排列,像虫蚀。严重病例则在喉头粘膜有溃疡和弥漫性坏死。胃粘膜水肿、出血和糜烂。肠壁肥厚,空肠和回肠有急性卡他性炎症,肓肠、结肠和直肠有出血性溃疡炎症及坏死状。鼻镜和鼻孔有糜烂和溃疡。齿龈、舌部和上腭等处有糜烂。病犊牛运动失调,脑发育不全,蹄部糜烂、溃疡及坏死。

四、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与病理变化,便可对其初步确诊。如若最终确诊,还应选取病料进行病原鉴定和血清学检测。可选取病死牛的呼吸道、鼻、眼分泌物,或脾、淋巴结及骨髓等进行病毒分离。也可选取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除此之外,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等技术方法,检测效果也不错。

五、类症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在诊断上还应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副结核、恶性卡他热、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等疾病加以鉴别区分。

1.牛瘟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口腔粘膜呈坏死性病变并伴随腹泻。这一特征虽然和粘膜病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牛瘟腹泻特别剧烈,小肠粘膜有坏死性炎症,且病死率更高。而粘膜病则是小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肠淋巴结肿大,病死率低,病程要长。

2.蓝舌病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口唇出现水肿,硬腭、唇、舌、颊部及鼻镜等部位轻微糜烂。虽在粘膜病上相似,但不存在剧烈腹泻的明显特征。

3.口蹄疫  

该病的主要特征则是口腔唇里面、齿龈、颊部粘膜、趾间、乳头等部位出现水泡样。该病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虽然致死率较低,但传染性非常强。以上这些特征与粘膜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诊断时可以参考。

4.副结核病  

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腹泻为主,并且是从开始的间断性腹泻发展为持续性腹泻,如救治不及时最后发展到成水样的喷射状症状。正因为如此,导致病牛高度贫血和极度消瘦,同时还伴有下颌、胸、腹部水肿,发展到最后因多器脏衰竭而死亡。从腹泻的角度看,该病与粘膜病十分相似,这就给诊断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认真了解副结核病所独具的特征,以防造成误诊并延误治疗。

5. 恶性卡他热  

该病虽然在口腔粘膜、鼻粘膜及鼻镜方面类似于粘膜病,诊断时容易混淆,但恶性卡他热的几个主要特征粘膜病所没有。其一是呈散发性特点;其二是全身症状明显重笃;其三是眼睑及头部明显肿胀,眼球出现怪异的上翻形状,且眼角膜非常浑浊;其四是该病的致死率较高。以上几点,粘膜病都不具备。

6.传染性鼻气管炎

该病又被称作坏死性鼻炎,它的主要特征是上呼吸粘膜发炎,并由此引发鼻腔流淌大量的浓性物质,并伴有鼻粘膜高度充血及溃疡和坏死状。这一点有时候往往在诊断上与粘膜病难以分清,因而应认真仔细鉴别。

7.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该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有水疱及糜烂面,基本无腹泻症状,且病死率非常低,致死率也不高,也不表现腹泻的特征。虽说粘膜病的口腔粘膜发生糜烂,但看不到水疱特征。

六、防治对策

1.预防

严格把关,坚决禁止从疫区购牛。牛群中一旦有发病,即可实施隔离与消杀措施,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严禁使用带毒牛进行繁殖,随时清除疑似感染牛。一定要引进种牛的,事先对所在地区和养殖场进行认真了解和调查,确定无误后方可购进,并对购进牛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保证是健康牛或已免疫的牛。为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购进牛应先实施隔离饲养2~3月,确定完全健康方可混群。

2.免疫

可选氮丙啶灭活疫苗和二元氮啶灭活氢氧化铝苗对牛进行免疫接种,受精前实施两次。可选用弱毒疫苗对断奶前后2周左右的实施免疫接种。针对受到威胁较大的牛群每4年左右接种1次,育成母牛和种公牛配种前再接种1次,基本上均可获得终身免疫。

3.治疗

目前讲,该病还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特效药物,只能才取对症治疗方案以减轻病痛。采用补液疗法可使恢复期有所提前,采用抗生素药物可有效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七、综述

综上所述,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因而,在其具体防治方面,应本着以预防工作为主、救治为辅的基本原则来实施。所以,根据其流行病学特性,首先是在引进外来牛时,切实做好隔离和检疫工作,力争从源头彻底杜绝外来病牛的进入,禁止使用疑似病牛进行后代繁殖;其二,要认真做好牛的免疫预防工作,尤其是种牛;其三,一旦发现疑似病牛或带毒羔羊,应马上进行淘汰。唯有如此,才能将患病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