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分析
摘要: 艾滋病病死率极高,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分析农村地区流行艾滋病的具体原因后,认为必须做好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和宣教工作,端正人们对艾滋病的态度,约束人们相关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农村有高危行为的村民自觉接受HIV检测。对于阳性村民提供免费的关怀救助和咨询服务,并做好相关的病毒治疗工作。这样才能降低艾滋病在农村地区的流行率。本文对我国农村的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预防控制进行了研究。

1农村艾滋病防治现状

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80%是农民。农村HIV感染者在局部地区呈“灶状”分布,虽然疫源地比较局限,但是感染率高(部分自然村人群HIV阳性率达10%),再加上农民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很低,以及对HIV感染者严重的社会歧视,使得农民对艾滋病存在高敏感性和拒挡心理,HIV在农村传播的危险性极高。我国农村艾滋病防治模式还有待完善和巩固,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防治工作都没有做到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艾滋病防治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这个过程,国家政府要肩负起职责,号召全社会都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来。政府官员要做好政策引导、医护人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相关部门要做好宣教工作,改变全社会对艾滋病的看法,增强艾滋病村民的治疗勇气。但部分农村地区并没有真正落实艾滋病相关的方针政策,防治工作并不理想。

2农村艾滋病的流行因素

2.1农村人口的频繁流动

近些年,农村人口流动率越来越高,很多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虽然这种人口流动并不会直接提高农村地区的艾滋病流行率,但详细分析艾滋病的传播因素后,能够发现,人口流动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农村流动人口存在着多个、临时性以及商业性的高危性行为,且缺少安全防护意识。近些年,我国流动性人口的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虽然只有8.3%,但坚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只28.9%,艾滋病感染率达到了1.4‰。这些流动人口只在农忙时节或节假日才能够回到农村地区,可能会把艾滋病传染给自己的配偶,这就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艾滋病流行率。

2.2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缺乏

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率较低,村民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很多村民不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也不知道具体的防治措施。随机选取了宁夏市某农村地区的村民进行调查问卷,发现4512位村民中有68.0%的村民知道艾滋病。而城市居民的知晓率远远高于这个数据。随即又选择了广西百色市的12个县,向5326位村民发放了调查问卷,约有65.8%的村民知道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这表明很多村民缺乏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

2.3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

性传播是艾滋病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低档商业性行为的艾滋病感染几率较高,且这部分人辗转流动在城乡结合部、乡镇地区,由于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很多农村村民,这会提高嫖娼频次,提高艾滋病的传播率。再加上村民不了解艾滋病,防治意识不足,极容易出现高危性行为。此外,还有一些农村村民存在着婚外性行为,由于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并传播给自己的配偶。

2.4艾滋病歧视的存在

社会大方向上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艾滋病存在着歧视观念。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超过半数的农村村民不愿意与艾滋病村民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艾滋病村民不愿意主动接受检测,这就会降低这些艾滋病村民接受救助关怀和病毒治疗的几率。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并继续做出一些高危行为,就会扩大艾滋病的传播几率。

3我国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艾滋病控制经费不足

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药物经费不足是影响其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缺少艾滋病防控工作经费,相关部门对其控制管理经费投入较少,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难以展开。

3.2农村艾滋病防治体系尚不健全

农村艾滋病防治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相关部门机构职责不明确。虽然我国农村已经初步形成艾滋病防治格局,但是大多数政策仍处于传达文件层面,对工作中具体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艾滋病防治工作岗位存在缺位的情况,导致很多非专业从事医疗工作或者缺乏经验的机构被迫“补位”,使农村艾滋病防治能力降低。

3.3政策管理宣传不到位

首先,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相关部门与基层领导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足,在疾病控制管理工作中有所懈怠,造成农村艾滋病发病率增加。其次,相关部门与领导人员在艾滋病知识宣传管理工作上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艾滋病防控效果。

3.4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人力资源匮乏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疾病控制相关部门不仅要负责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工作,还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及信息管理工作等。定点医院负责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相关治疗工作。但是,农村基层在艾滋病治疗方面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上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并不理想,很多工作人员反应工资较低,特别是很多医务人员退休后并没有养老保险,政府相关部门对疾控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及退休后的保障问题并不重视,严重影响防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5农民经济负担重

大部分农村村民的经济收入较低,在患有艾滋病后,由于身体和心理原因可能无法正常生活,难以从事原有的工作。只能够选择一些收入较低的职业,甚至成为无职业者,收入会大幅度下降。虽然政府针对艾滋病村民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但艾滋病的治疗费用较高,一些重病村民需要消耗更多的卫生资源,花费更多资金,在缺少经济来源或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需要承受较高的经济负担。

4农村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4.1宣传教育,注重预防

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全体农村村民都能够正确的看待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不会出现歧视的行为,村民在生活中也能够自觉做好防护,改变自己的高危行为习惯。可以在村委会、村里的院墙上粉刷宣传标语,为村民分发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小册、通过农村大喇叭开展教育工作、组织一些艾滋病宣教相关的文艺汇演活动。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让更多村民认识到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性。考虑到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不理解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进行知识宣传时,可以选择一对一交流的方法为村民详细介绍艾滋病相关的知识,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这些知识内容。政府还应当建立宣传和防治的长效机制,以村干部为领导者,带领村医以及村内知识水平较高、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宣传小组,进入每家每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留守人员和流动人员开展宣传教育。主要关注有生理需求的中老年人、性活跃期的流动人口等,避免他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做出一些高危性行为。在做好健康宣教的过程中,这些人群会有更强的艾滋病防控意识也能够学会自我保护。对于一些边境农村地区,还要做好禁毒防艾工作,让村民自觉远离毒品、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要反复强调卖血、吸毒等一些高危行为与艾滋病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主要针对辍学少年、吸毒人群开展宣教,提高他们反毒品的意识。每到节假日及农忙时节,还可以针对流动人口提供重点防治服务。

4.2行为干预,避免高危

在防控艾滋病的过程中行为干预是非常有效的,具体可以从推广安全套、及时诊疗、避免针具交换这些方面入手。考虑到因性传播出现艾滋病的几率比较高,所以这个过程要重点做好安全套推广工作。很多村民认为艾滋病离自己比较远,没有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不能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主动公布艾滋病疫情,在保护艾滋病村民隐私的同时,公布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相关病例,这些村民是因暗娼、卖血等行为感染的。这样村民才会有更强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这个过程政府还要针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进行暗访宣传,打击可能会存在性交易的场所,一旦发现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严惩。针对这些场所的村民做好知识普及,并为他们发放免费的安全套。在正确的行为干预、管理下,农村地区的安全套使用率将会有所提升。

4.3检测监测,搜索病例

艾滋病检测是治疗和关怀救助的基础,也是阻断艾滋病传播的第一步。也只有及时检测,才能够及早治疗,减轻村民的痛苦,降低村民传播艾滋病的几率。据调查,能够发现很多村民缺少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在被查出患有艾滋病之前,没有主动接受过艾滋病检测也缺少检测意识。不知道检测地点在哪里,不知道该怎样检测。所以还需要在农村地区开设检测服务窗口,在做好宣传的同时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分发小礼品的方式吸引村民主动参与检测。还要动员存在高危行为的村民自觉接受检测。这个过程还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避免一些村民由于畏惧人言、害怕歧视而不主动接受检测。对于艾滋病高发的农村地区,可以在为村民提供健康检查的过程中主动增加艾滋病检测这一内容,这样也能够提高检测率,及早发现村民是否患有艾滋病。

4.4治疗关怀,减少传播

只有村民及早发现自己患有艾滋病,才能够及早接受治疗,这种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学状态,减少患者传播艾滋病的几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所以在进行艾滋病防治的过程中抗病毒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艾滋病宣教的过程中,要将早发现、早治疗作为重点宣传标语。要让村民认识到只有在患病后的短时间内接受治疗,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国外研究成果表明丹阳家庭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夫妇间得艾滋病传染率降低了92%。在针对艾滋病村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做好定期随访,密切关注村民的生活变化和心理变化,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心理干预。这样能够确保村民持续性接受治疗,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树立起从我做起自己阻断艾滋病的理念。当然,在治疗艾滋病村民的过程中,还要对村民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看待艾滋病村民,消除恐惧和歧视心理,让艾滋病村民和家庭成员共同做好防治工作,降低传播风险。这个过程尤其要针对艾滋病配偶做好心理干预,避免他们出现心理抑郁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这个过程选取了农村地区408名艾滋病患者,发现通过有效的随访管理和日常关怀后,患者的危险行为大幅度降低,传染率也大幅度降低。

4.5艾滋病防控相关政策支持

政府要多关注艾滋病村民及家庭,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生活救助和教育救助。解决他们的子女在上学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为这些艾滋病村民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吸引社会人士参与到救治工作中来,为艾滋病村民提供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样艾滋病村民也会有更强的自助能力。

4.6完善艾滋病防控体制

根据农村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现状,对相关防治条例进行修改,并确保条例与当前疾病防治形势相符,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管理体制,建立独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疾病防控工作的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提高农村艾滋病的防控效果与效益。

4.7提高防控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以及待遇

加强对艾滋病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艾滋病防控机构采取标准化管理,根据要求配备相关的医疗设施,加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疾控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整体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应提高农村艾滋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对退休的防止人员应给予养老保险以及退休保险,让工作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情况的分析,了解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不仅要加强民众与相关部门领导的疾病认知度以及防控意识,还要完善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管理体系,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有效地防治艾滋病,促进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泳雯,黄超宇.农村群体对艾滋病知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融安县潭头乡新桂村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19,22(4):66-68.

[2]刘锐敏.农村HIV母婴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3):40-41.

[3]沈冬敏,段海燕,辛菊英.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198-199.

[4]温兆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6):232.

[5]王遵伍,刘慧君,王莹.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2):1593-1597.

[6]郑灵巧,陈清峰,沈洁。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发展历程回溯[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7):65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