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新机遇
摘要: 本文着眼于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新机遇进行了探究,随着党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健康大数据、队列研究、组学技术这些技术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该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将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医学门类中独立的一级学科,是现代医学的支柱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研究技术层面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主要对影响人群的健康因素及其内在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健康情况之间关系的钻研,进而制定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的措施与方案,最终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发生以及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目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指导思想在人类抵抗疾病,尤其是群体性传染病的时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更,悄然改变的还有人类疾病谱,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和追求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人民的健康水平呈直线上升,在2015年的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到达76~77岁之间。在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指引之下,我国的很多项健康指标已经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得到了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能忽视,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人们对健康的向往,倒逼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且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技术之间相互融合也成为了一种趋势,有力地推动着公共卫生研究迈入一个新的层次。本文认为这些新兴的技术为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并在接下来展开细致论述。

1健康医疗大数据推动应急预警能力建设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人们的生活几乎已经被“互联网+”全部渗透,当然健康与卫生领域也不例外。得利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也正式与大数据时代接轨。

国家层面也指出要加强数据之间的交换与共享,使健康医疗大数据能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多做贡献,并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应用。大数据的一个核心能力就体现在它的预测价值上,通过感知层收集大量数据,然后利用特殊的算法对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分析某一事物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预测结果。大数据分析相较于抽样调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因抽样不均衡所导致的结果上的偏差,预测结果也更加具有准确有力。就公共卫生领域而言,相关工作者可以利用公共卫生大数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对传染性疾病提出应急管理策略。当公众陷入恐慌无措的时候,可以及时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健康科普。在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会得到提升,应对的措施也会更加科学完善。借助互联网对医疗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影响公众健康的危险数据抽离出来,并进行整合梳理分析,进而得到影响公众健康的社会因素。当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易患的疾病被确定之后,那么就很容易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完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大范围科普推广,对居民的整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建设性意义。

2队列研究有助于揭开疾病成因的面纱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现阶段的国家医学科技工作主要以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为主要内容,覆盖全国不同区域,涵盖范围基本上包括各类疾病,形成了大范围的研究队列建设成果,基本上形成了队列研究的不同平台。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数量较大的大型研究队列。比如,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项目的样本量为50万人群,还有泰州人群的纵向研究队列样本量为20万人。研究疾病成因效果最为明显的代表是中国高血压跟踪调查研究队列,其样本量为18万人。可以说,现阶段的中国医学队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我国的医学科研计划还将持续推进,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出生人口统计队列,预计样本容量为10万户家庭。可以说一系列的大型队列建设工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预防医学学科的开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时机。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队列研究是预防医学研究过程中,可信度较高的研究方法之一。与传统的研究方式相比,队列研究方式能够利用样本数量的优势来揭示所研究疾病的致病成因、主要预防措施、疾病发展自然史和整体的国民健康状况。队列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治疗措施的参考内容,并应用于相关疾病人群的早期干预诊断活动中,优势比较明显。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医学技术的转化与应用为队列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为我国队列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能够为使队列研究样本的划分层次更为精确合理,并且实现样本数据的实时监测,大大提升队列研究中样本数据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并且使得队里检测数据的分析更贴近于实际生活,更为科学合理。

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也推动了队列研究工作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医学研究者能够借助移动终端数据对研究样本的生理功能及健康状态施行动态监测,同时兼顾个体环境对相关疾病的影响。而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能够使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本更为低廉,从而拓展医学队列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借助组学等新技术精准识别致病因子

随着我国医学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呈现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趋势,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为我国医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其中,以组学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医学研究工作,在分析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研究者可以充分结合新型研究技术,从分子机构、人体机制和功能表述等各个方面解释生命活动,从而解读健康影响因素与结局事件之间的关系,使研究者在更为科学的依据下采用针对性医学干预措施,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

组学技术是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医疗研究技术,由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多项学科融合而成,与其它医学研究技术相比,组学技术的优点在于通量高、敏感性高并且分辨率清晰可见,在医疗防治研究工作中应用组学技术,可以有效整合生命科学的各项研究工作,使得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工作更为系统化。组学技术对致病成因解释活动是这样组成的:有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提供可能的表型,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印证现实表型,暴露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相互作用决定最后的疾病产生。

将组学技术应用于传染病防控领域工作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组学技术能够精准识别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包括致病特点以及变异方式、传染病传播规律等等,从而来预测人群免疫状况,同时将组学技术应用于疫苗研制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疫苗研制速度,这些优势都是传统疫苗开发技术所不具备的。与此同时,组学技术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对人类个体分析其致病环境因素和疾病的感染概率,从而实现对复杂性疾病的风险预测与精准防控。

4小结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新兴技术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技术为人们在面对传染病时提供了“守护神”的作用。在重大疾病的防控期间,不论是挽救生命还是宏观布控减少经济损失,先进的防疫手段和技术都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认识这一趋势,积极地将更多的技术引入到公共卫生领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一诺,全贞玉.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3):358.

[2]张晓娟,戚晓鹏,王立立, 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援外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1):70-74.

[3]施榕.创新预防医学教育模式 提升卫生人才培养水平[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10):8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