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优化
摘要: 目的 高脂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方法80例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症状恢复时间、营养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体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院72h后的Hb、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缩短AP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引言

胰腺炎为临床中常见胰腺炎性疾病,主要由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起。该病病因较多,其中酗酒较为常见,酒精会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后发生水肿,易引发胰腺炎。此外,胆道疾病也是胰腺炎的影响因素,胆结石、胆总管结石等疾病易诱发胰腺炎。该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腹痛常突然发生,疼痛位置位于中上腹部偏左,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而腹胀常与腹痛相伴,发热也是常见症状,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易出现中度发热,约38℃左右。而重症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皮下出血及中枢神经症状,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该疾病的有效治疗及护理是极其重要的。临床中,常采用药物注射等方式以改善患者症状,患者接受治疗后,住院期间虽可接受专业、科学护理服务,但出院后,部分患者因护理知识缺乏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其预后较差,机体康复速度较慢。因此,需研究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AP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AP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具备正常的交流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②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③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既往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2~70(47.61±12.34)岁,体质量指数(23.47±2.46)kg/m2;发病原因:胆源性18例,高脂血症9例,酒精性10例,其他3例;受教育年限(11.31±2.46)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1~70(46.24±12.05)岁,体质量指数(23.22±2.71)kg/m2;发病原因:胆源性20例,高脂血症8例,酒精性10例,其他2例;受教育年限(11.17±2.55)年。两组的性别(χ2=0.208,P=0.648)、年龄(t=0.502,P=0.617)、体质量指数(t=0.432,P=0.667)、发病原因(χ2=0.151,P=0.985)、受教育年限(t=0.249,P=0.8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入院后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谨防出现休克;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常规情绪疏导,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劝导,指导患者用药、饮食等注意事项,出院后嘱其定期复查。

1.2.2研究组 

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目标制订:组建目标管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主管护师、3名专科护士。小组成员通过查阅重症胰腺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实际情况、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身心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计划,同时结合患者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制订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干预方案。②目标实施:a.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互动,了解其对重症胰腺炎的认知及自身健康行为情况,并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考虑到患者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主要采用视频与图片结合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介绍重症胰腺炎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等,并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b.行为指导。以动画展示为主,内容包括用药、自护、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及急救知识、技能等。c.心理护理。由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分析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如对于因疼痛剧烈导致的精神紧张,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应首先安抚情绪,并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冥想训练等转移注意力,结合患者的喜好播放舒缓悦耳的音乐,使患者保持心情平静、放松,从而达到改善不良情绪的效果。对于因担忧疾病康复及预后情况而产生负性情绪的患者,应邀请治疗成功病友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顾虑,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③目标考核:对患者的每一步目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之处,必要时进行目标调整。

2结果

2.1两组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的胃肠功能、体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x̄±s,d)1.png

2.2两组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入院72h后,观察组的Hb、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x̄±s,分) 2.png

3讨论

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之一,受损后对健康的影响极大,而SAP可危及患者生命。SAP发病过程分为急性发病期、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其中急性发病期无前驱症状,一旦发病往往进展极快,因而对入院急救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SAP急救护理流程存在许多不足,如重复工作多、分诊时间长等,严重影响了急救效率,造成不良预后,影响患者护理体验。为SAP患者提供更快速、有效的救治,是急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故SAP急救护理流程再造是大势所趋。流程再造理论作为成熟理论,已用于卫生各个领域,已有研究证明其对医院流程再造十分有效。因此,本研究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框架,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基础,以快速高效流程操作为目标,以持续改进为理念,再造SAP急救流程,在保证其在原基础上运行流畅、与现有整体系统无冲突的前提下,提高急救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SAP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的急救效率更高。首先,再造急救护理流程划分了参与救护的护士职责,明确了医护工作范畴,提出了时间制,可克服传统流程救护过程忙乱、低效等弊端,从而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和急救延迟等现象发生。其次,传统急救护理流程往往因预检程序复杂、病情评估内容过多、生命体征测量耗时等延误SAP就诊时间;流程再造后,取消护士过多询问患者不紧急的健康史、填写非及时需要的表格等环节,对经120和网络入院的患者进行急诊沟通,并通知会诊医生及时到达等,节省了分诊时间。同时,将SAP诊断内容分清主次,明确分诊标准,一旦确诊及时配合医生准备保守治疗药品或手术治疗仪器等,从而缩短了候诊、就诊时间。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SAP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可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情况可能与分诊、候诊和就诊时间缩短有关,再造流程避免患者在急性剧烈腹痛的状态下长时间等候、填写非必要资料等,能够快速就诊、治疗以及转入ICU观察,显著改善了其护理体验。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可缩短AP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学圃.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21,40(28):63-65.

[2]沈冠红.基于BISAP-HDL预警模型联合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0):168-172.

[3]窦江兰.LEARNS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