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华东、华南等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集聚效应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聚集和居住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城区水污染防治是关键环节。如果城市内部的水污染严重,不仅会影响城市生态系统,还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落实科学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基于此,本文针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进程不断加快,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愈发突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水生态文明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已经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与治理更是当务之急。

1 水环境治理问题

1.1 河道水质不容乐观

城市内部的河流存在着较多的缓流和滞留现象,甚至在河道上随意倾倒垃圾,导致水生植物常常被漂浮的垃圾覆盖很多排污口,直接出现了堵塞现象,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城市河道的美观性,还会出现大量的异味,既会威胁到城市环境保护,又极易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通过对城市水环境的调查,发现城市地表水水质相对较差,大部分并未划入到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区域内,仅仅依靠河道的自净能力并不能有效减少属于环境的污染现状,而且大多数的河水在平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缓慢,大多数的河流长期处于死水状态。

1.2 排水体制不完善

在市政建设中,雨污排水设施若设置不当,极易给城市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没有按照城市具体情况进行安排,任意采用分流,是非常不科学的。例如 :我国很多旧城中,规划道路宽度有限,地下管道较多,由于此处线路敷设空间非常有限,再加上下水道,其可行性并不大,即便还有排水空间,也不能发挥收集排水的作用,因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然而,在我国很多城市,截流井的实际截流倍数很少,很难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下水道直径较小,在当前暴雨下,截流井截流雨水容易溢入河道,从而使截流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设者会选择截流倍数较小的截流井,三是雨季污水排入河道,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管道覆盖面积较小。

1.3 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某些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具备的节水意识较差,往往此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应用节水设备没有意义,采用的节水设备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往往为了购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移植,沿用以往传统型的设备进行生产,此类现象不仅仅会因设备不够先进而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还会在生产过程中导致污水排放不达标,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危险。

2 城市水环境治理措施

2.1 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对外部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清除沉积物污染物,然后在河流两岸种植树木,在河流中种植水生植物,并吸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建一个大型地表水库,并配备泵站,将多余的降水储存在水库中,并在抽水和净化后将其返回河流。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将多余的降水通过雨水管网输送至蓄水系统。由于降水量小,直接通过管网解决污水净化问题。另一方面,促进污水处理市场化发展。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几乎所有问题都由政府负责。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矛盾,影响了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排污收费价格机制的有效完善对水处理市场化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有必要科学制定不同标准的电网排污收费价格体系。

2.2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

为了保持企业水环境治理效果提升,需要落实科学的治理措施应用,不能仅仅将水环境治理流于口头方面,更加需要落实其具体的行动,比如,加大水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引入更多的先进性技术与设备,根据生产状况以及生产要求,组建完善的污水治理体系,利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保障污水治理效果提升。除此之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生产要求,需要针对应用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原料进行分析,判定其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落实科学的处理设备,加大污水的治理,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管理理念,加大对污水治理的关注,落实严格的自我管理,同时城市环境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企业污水排放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一旦发现存在不合格的状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我国法律法规为基础针对性的开展处罚,让水环境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2.3 河道清理

保持河道畅通,有利于水循环良好进行,水体流动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规划治理期间,不断进行实验探究,对河道内部水资源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针对问题进行整改,提高防洪功能,并对河道内部泥沙的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最终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选择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进行引清调水处理,利用自身的水路工程设备对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进行调控,并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在短时间内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增强河道内部水动力,提高水资源修复功能,不断满足改善水资源的要求,进而保证水体富氧能力达到最高的标准。同时,加大对河道的清理工作,防止淤积情况严重,产生无法处理的局面。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定期处理,减少污染,还能将防洪排涝的功能激发,对环境形成保护。

2.4 完善法规制度

为提升水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监管是关键,明确与细化责任,对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水环境变化进行了解,比如通过监测站点的设立,及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支持。结合不同趋势实际情况与特点,制定合适的管理法规,实现对水利工程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是当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我国民生项目建设,促进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水利工程叫停,及时对水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污染与破坏水环境的主体进行处罚,对按照要求施工,遵守法规且能具有前瞻性的主体予以奖励。法规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对施工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还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实现水利工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效开展,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为了保证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针对污染问题,首先要加强污水处理,根据不同用途制定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案。此外,应通过政策和制度监督加强对污水处理措施。保护环境不被破坏,是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促进我们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释元,任宏超,陈小娟.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决策探索(中),2020(12):80-81.

[2] 陈元庆.废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10):65+67.

[3] 雷小宝,付尧.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策略[J].乡村科技,2020,11(27):109-110.

[4] 李熔曦.关于废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35-36.

[5] 邓娟,李映廷,代娟.浅谈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