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育肥猪暴发猪肺疫的诊疗研究
摘要: 猪肺疫是一种流行性猪传染病,一旦爆发会对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本文结合具体项目案例,对某猪场育肥猪猪肺疫暴发后的诊疗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了该类猪病发病情况以及诊断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猪肺疫防治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养猪户以及行业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猪肺疫主要是由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活猪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猪肺疫可以分为急性病症和慢性病症两种。前者发病过程较为迅速,致死率也较高。后者虽然发病过程较为缓慢,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对猪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案例背景

本文所述为某散猪养殖户猪场育肥猪猪肺疫诊疗案例,该养殖户共养殖有1000多头肥猪,于5月份时节部分猪只出现咳嗽、发烧现象,发现病症仅2天左右的时间,就出现个别猪只死亡现象。后该养猪户请当地兽医诊治,为病猪注射了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消炎杀菌,但是并未起到明显效果,猪群内迅速蔓延起同样的病症,而且病情恶化十分迅速,许多病猪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死前鼻孔流出泡沫样黏液,粘液中可见血丝。疫情暴发10天左右的时间,猪场累计已经有15头育肥猪死亡。

2猪场育肥猪暴发猪肺疫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此次猪肺疫发病情况。具体诊断内容及结果如下:

2.1剖检诊断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后发现,基本都存在胸腔积液问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肺脏也都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大现象,肺脏表面和心耳以及心脏被膜均存在出血斑点。对肺脏器官进行横切后流出血样液体。肝脏和肾盂内也存在明显出血现象,且肝脏局部还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另外,病猪的喉气管内均积聚有大量的泡沫样黏液。

2.2实验检测

2.2.1细菌的分离鉴定

采用无菌接种环分别采集病死猪的肺脏、喉气管和肝脏组织,并于血液琼脂培养皿中培养24小时,温度保持在37℃,模拟病猪的实际体温环境。检测结果显示,组织细胞生成灰白色、光滑、湿润的露珠状菌落,没有明显溶血现象。从所培养的菌落中挑选单个做革兰氏染色观察,出现红色小杆菌。通过瑞氏染色,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两级浓染的细菌。对该细菌  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细菌为猪巴氏杆菌。

2.2.2病毒检测

再次在无菌环境下采集病死猪的肺脏、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等部位组织,加入适量的PBS后置于组织碾磨器进行充分碾磨,反复冻融三次后离心取.上清进行样品的病毒检测。参考蓝耳病检测方法、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和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方法分别对待检样品进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这四种病原PCR扩增均为阴性。

2.2.3药敏试验

将分离得到的猪源巴氏杆菌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进行纯培养,同时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的标准,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氨曲南高度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唑、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等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1.png3猪场育肥猪暴发猪肺疫的防治对策

3.1 做好猪舍卫生清洁工作

研究表明, 诱发猪只出现肺疫病症的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不会单独致病,而是在协同感染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等病原体之后才会发病,本次诊断研究也证明了这点。根据该养殖户描述,这批育肥猪来源于外购仔猪,购买后并没有进行隔离检疫,仔猪可能携带各种病毒病原体并未及时发现。加上发病时正值立夏,当地气候相对炎热,降雨天气较多,猪舍又未及时进行清洁卫生,导致饲养环境相对恶劣,容易促进细菌滋生。猪只抵抗力不足,病菌很容易侵入,致使猪只肺疫蔓延。

由此分析,在是猪场养殖育肥猪的过程中,应严格做好日常环境保障工作,及时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每天打扫,为猪只提供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能够有效避免病菌的侵袭。与此同时,猪舍内还应尽可能避免出现尖锐物品,防止猪只皮肤划伤造成继发性感染。这样也有助于保护猪只免疫力健康,提高其自身抵抗病菌能力。

3.2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针对猪肺疫发病蔓延较快的特征,在养殖育肥猪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降低饲养密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在部分猪只发病后,有效降低其他猪只感染风险,同时也便于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另一方面,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利于环境通风,能够更好地保证猪只生存环境健康。与此同时,养殖人员也要注意为猪只加强营养,提供干净卫生的食物和水,做好饲料营养搭配,有助于增强病猪的自身免疫力。

3.3 定期免疫接种

现在我国针对育肥猪肺疫病已经研制了相对可靠的疫苗针剂,各地区养殖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为广大养猪户提供针对性保障措施。

3.4 药物防治

对于病情发现较早的猪只,可以通过及时用药使猪肺疫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比如,可以肌注氨基比林、链霉素、氟苯尼考,一般每隔6小时用药一次,连续给药2~3次可以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具体用药量则要根据病猪的实际病况以及猪只体重进行确定。另外将氟尼康加入饲料中喂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猪肺疫预防效果,通常喂食周期为1周为佳。

4、讨论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不难发现,猪肺疫的危害性非常大,对猪场育肥猪暴发猪肺疫的诊疗工作进行研究,便于深入了解猪肺疫的发病机制以及识别方法,进而掌握科学的猪肺疫应对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广大育肥猪养殖户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积极学习先进的猪肺疫诊疗知识。

参考文献

[1] 覃一峰, 吴桂杰, 李清清,等. 猪场育肥猪暴发猪肺疫的诊疗体会[J]. 广西畜牧兽医, 2018, 34(2):3.

[2] 姬淑娟, 盛继春. 一起育肥猪流行性腹泻合并猪肺疫感染诊治报告[J]. 当代畜牧, 2016(12Z):3.

[3] 卓玛曲宗. 猪丹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综合诊治研究[J]. 兽医导刊, 2021.

[4] 韩云生, 赵爱莉, 郭继光. 猪肺疫的研究进展[J]. 畜禽业, 2018, 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