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1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未知,隐藏以及具有潜在价值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分类,聚类,模式挖掘以及规则提取等领域。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输变电设备故障与状态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能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数据蕴含信息进行充分发掘,并论证其价值所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监测及电力系统设备状况监测、评价与故障诊断等方面。
1.1.1输、变、配电环节
对于输电,变电及配电设备监控历史数据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分层聚类算法分析生成设备运行状况库。在线监测数据经过回归处理后,可实时预测出设备运行情况,按照具体报警规则实现输电,变电及配电设备的监控与报警。
1.1.2调度环节
电网调度环节需搜集并整理出优质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达到应用的目的。如神经网络适合处理从配电自动化系统获取的数据、灰色分析技术则适合对电力系统性能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1.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无线电识别设备,温度与红外光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与激光扫描仪,无线传输设备等传感设备,在互联网上把不同对象的信息以不同的视角联系起来所构建起来的网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旨在把所有对象连接在一起并交流数据信息以方便对对象进行鉴定和管理,物联网技术有望应用于电力企业经营各领域安全管理等。
1.2.1输电环节
物联网技术通过让关键传输链路设施增强传感能力,与自动化,调度与转发,数据收集,大数据处理及智能分析应用等技术相结合,可显著提升传输链路智能化水平。如可对输电线路进行智能在线监测、对电力线路巡逻进行路线管理。
1.2.2变电环节
物联网技术由于能够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监控而成为智能电网内部电力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智能变电站中、在输电环节与电力互联间发展物联网的数据接口。如能够提供变电站安全运行监控、变电站智能状态监控等。
1.2.3配电环节
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电子工作表应用、环境监测、传输线远程视频监控等方面得到应用。如配电网络智能运行检查监控、配电设施设备登记智能监控等。
1.2.4调度环节
配电领域中,物联网技术能够提供配电模型分析与优化、全网配电数据分析、配电模式与决策模型等。
1.3可视化技术
数据分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机器与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可视化技术所代表的人机互动。可视化技术以交互式可视化界面为手段,支持大规模复杂数据集进行分析与推理。当前可视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较多,视频监控及图像显示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例如输配电设备实时监控,线路检查,设备能耗及员工绩效可视化等。
1.4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一个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和方便获取共享资源池,它的最大特征就是互联网技术普及性。云计算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更快速的处理和更加高效的服务。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面,云计算让其可以对电力网络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与监控,并且通过实时与历史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切实提升电力网络运行安全性。对电网企业而言,气象与环境数据及监测数据可为提升输电线路可用性、完善输电及变电站设备运行与维护提供重要基础。
2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数字化技术应用优化
2.1引进数字化工程设计模型
技术人员需要正确构建电力工程的数字化设计模型,然后在数字化模型的立体场景的支基础上,准确判断电力管线的基础设备交叉情况,防范电力工程管线出现不良交叉情况。在电力设计中,不同专业人员之间要形成有序的互动配合关系,同时,电力设计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应当得到全面共享。因此,需要引进数字化工程设计模型,以促进工程设计人员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提升电力设计的质量。例如,可以应用BIM模型全面增进电力工程系统设计人员的配合,这体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实践价值。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电力工程设计会更加可靠安全。
2.2推广标准作业数字化,消除管理“真空”
电力企业实现标准化作业,应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制订完善的标准作业票数据库。标准作业票类型应涵盖企业生产运行检修活动中的全部作业,将辨识出的涉及本次作业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条件、管理缺失或失误、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等风险管控措施,以及工艺标准、质量控制措施等要素全部融入标准作业票的作业工序中,解决因作业人员经验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任务,通过数字化管控平台调用标准作业票,经过流程审批后,直接发送至作业人员便携式手持终端。作业人员通过便携式手持终端,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票步骤逐条执行,在作业过程中将涉及的风险管控措施、安全见证点、停工待检点以及重要工序等关键步骤进行远程见证和拍照存档,对现场作业风险和作业质量实现全过程、一体化管控,实现远程在线监督与溯源。
2.3利用安全监督数字化解决监管难点
电力企业须探索和应用移动电子设备和视频监控装置等数字化措施,加大生产现场安全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巡检,以及检修运行人员现场作业时,需全程佩戴移动电子设备,完整记录现场音像,增强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和可追溯性,推动各级安全生产人员规范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加大反“三违”和安全监督力度。在电力作业现场布置视频监控装置,全程监控作业面,供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远程调阅、实时监督,强化高风险作业安全管控的便捷性和公开性,督促作业人员严格落实高风险作业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有效缓解现场监督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4保障电力工程运行安全
目前,电力工程的安全效益已经得到电力设计人员的重视。若电力基础设施工程缺少合理设计,会在工程运行的各个环节埋下潜在的电网质量缺陷。为了确保电网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电力系统设计人员应秉持数字化的设计思路,应用数字化技术,结合电力系统的真实使用需求展开优化设计。电力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评估电网的安全运行指标,积极优化电力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方案;电力系统设备应当纳入数字化设计的实施范围,确保电力基础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实践价值体现在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应当贯穿电力系统设计的各个步骤。电力工程的设计人员应当应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平台采集电力工程的运行信息,为电力工程设计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
结语: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家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能够为国民经济提供强力的电力保障。基于此,要认真研究电力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策略,加大力度,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智勇.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电力企业变电所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2,29(06):230-231.
[2]马佳.为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种视角[N].国家电网报,2022-04-28(004).
[3]丁彦柟,黄剑峰.构建面向电力行业深度优化的虚拟现实引擎[J].电力与能源,2021,42(04):482-48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