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
摘要: 通过研究急诊护理路径的优化对中风病人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住院的48例中风病人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即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优化护理路径的研究组,各组24人。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结果和舒适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中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中风是一种由于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脑损害,患者具有神志不清、卒然昏倒、头钝育厥、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致人死亡,危害大,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而要想提高患者的预后,必须要有精准、及时、有效的护理。本文通过对24例中风病人的急救护理路径的优化,进行了护理措施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48例中风病人,按照住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24人和对照组24人。对照组16名男性,8名女性;年龄48-83岁,平均(64.31±4.36)岁;在这些病人中,有6个病人是 I级的,14个病人是 II级的,4个是 III级的。研究组17名男性,7名女性;年龄49~82岁,平均(64.58±4.41)岁;在这些病人中,7个病人是 I级的,13个病人是 II级的,4个是 III级的。通过对两组病人的一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学处理, P>0.05,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治疗、常规吸氧等),而研究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优化护理,最后探讨优化护理措施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最佳护理路径的有关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防止因疏忽而引发的医疗意外;通过对新来的护士进行岗前训练,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需求和岗位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制订急诊护理程序,选择优秀的护士,组建相应的急诊护理团队,对以往的医院急诊中的脑卒中案例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病人的护理需要和病情情况进行对比,然后提出一套护理路径,并在入院后四十分钟之内,对病人进行病情诊断,评估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抢救。

急救优化护理路径护士在接到呼叫后5分钟之内,就能做好充足的急救准备,并且要时刻与家人及医生保持联络,使院前急救工作得到更好地进行,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立即给病人进行面罩吸氧,在运送过程中要轻柔,到了急诊科后,立即打开绿色通道,先进行检查、用药、抢救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在抢救的时候,首先要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进行详细的观察,15分钟之内作出判断,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建立静脉通道,供氧等,配合主治医师做好血液化验、心电图监测等工作,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手术前的护理,包括麻醉、留置导尿管等。

做好急救的交接:护士要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告知各个医务室,在交接的时候要注重转运的细节,要让病人完全躺下,并不断地进行心电监测;在病人中实施“品管圈”,制定规范的护理程序,促使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做好气管插管,并严格掌握正确的用法,防止气管插管的脱落,减少无计划拔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进行比较。应用 Kolcaba舒适度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和环境状态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具有显著的差别。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状况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47.35±4.35) min,平均治疗时间(34.37±5.58) min,4例48小时(16.67%)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6.12±5.25) min和(21.04±6.46) min,1例48小时死亡(4.17%)。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状况经护理,研究组的舒适度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状况比较(x̄±s,分)130.png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主要死因。中风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疾病,起病短暂,危害大,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应急优化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性、规范化、多方面协作的救援方式,强调标准化的流程和快速的抢救时间,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减缓病人的疾病进展,缓解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急救护理路径的优化是一种有效、及时的方法,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优先选取最适合病人需求的措施,目的是为抢救争取到了有价值的治疗时间。本研究发现,对中风病人实施了最优的护理路径,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急救时,采取最优的护理路径,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改善病人的预后,从而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

综合以上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精心设计并执行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是一种极为有益的措施。这种路径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临床康复结果,同时也能带来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因此,实施这一护理路径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值得在更多的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急诊流程,从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腾飞;孙倩倩;郭新毅;李秀毅;赵双艳;燕铁斌.脑-肢协同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04)

[2]丁小姣;刘明;宁容容;齐雨欣;夏高艳;肖培根;叶险峰.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23(12)

[3]李豪;黄臻;杨文;吴泽弟.腕手功能位矫形器配合手法淋巴引流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水肿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24)

[4]王锦苹;刘诗颖;郭薇;吴碧玉.擞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3(23)

[5]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专家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