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国纷纷加强减排行动并寻求新的途径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森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资源,被广泛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即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量,林业碳汇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引言

目前,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以及不同的生态系统,如何进行有效的碳汇管理缺乏深入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支持。对于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过探讨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林业碳汇的概述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手段。它是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减排方式,其中就包括林业碳汇。

森林具有强大的吸碳能力,每公顷森林每年可以吸收约十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因此,通过大规模种植树木、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储存量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林业碳汇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

2双碳目标下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2.1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林木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污染物,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因此,发展林业碳汇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2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林业产业是当前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林业碳汇不仅可以增加林业产值,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此外,林业碳汇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态旅游、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收入来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发展遇到的问题

我国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林业碳汇的潜力有限且难以快速增加。国内林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措施来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这使得林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林业碳汇的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碳汇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采伐、非法盗伐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加剧;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也给林业碳汇带来了负面影响。

尽管近年来国内加大了对于林业碳汇的研究力度,但相对于其他减排技术而言,林业碳汇的技术手段仍较为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支持,限制了林业碳汇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林业碳汇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产业,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相比于传统的能源消耗行业,林业碳汇的成本较高,收益较慢,导致投资者和企业对该领域关注度不高。

4双碳目标下发展林业碳汇的具体策略

4.1植树造林

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木蓄积量,从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积极参与。研发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碳汇量。例如,采用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以及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树木健康状况。

4.2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科学的林业规划和管理政策来确保林木的生长和保护。这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控制采伐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砍伐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生。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减少火灾对森林的破坏。

4.3推广低碳林业生产方式

采用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模式,如选择适宜的树种、合理规划林地、实施科学管理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生物柴油、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项目进行试点示范,探索和总结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低碳林业生产模式。通过成功案例的推广宣传,激发更多地区的参与热情,推动整个行业向低碳方向转型。

4.4发展林业产业

推广可持续林业经营模式,鼓励采用林分改造、间伐等措施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减少砍伐量并保持森林的健康状态;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避免过度采伐。培育新的林业产业链,通过发展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等新产业,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4.5开展碳交易

建立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将碳减排指标分配给企业或个人,激励他们采取减排措施并购买碳汇。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权的转让和交易。建立健全的碳交易市场机制,为林业碳汇交易提供平台和平台,促进林业碳汇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同时,加强碳交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碳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

4.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林业碳汇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林业碳汇的监测、评估和验证能力;开发新的林业碳汇技术,如人工湿地、土壤碳储存等,进一步提高林业碳汇的能力。

4.7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省林草局要求,县林草局聘请辽宁省生态环保院形成了《彰武县精准提升碳汇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樟子松、彰武松、元宝槭、旱柳、彰武小钻杨、京桃、文冠果、中荷64杨”8个树种,通过“研究林业碳汇潜力提升与评估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固碳增汇关键技术、完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林业碳票+生态司法”碳汇模式”4个方面落实项目。

4.8全力选取对比地块

按照《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各器官含碳量通用数表编制实施方案》要求,积极与沈阳农业大学碳汇研究团队联系,开展碳汇计量监测模型工作。目前,筛选了2013年以后符合国土三调内的新植林的数据。森林碳汇精准提升试点项目情况:一是正在研究落实0.4万亩地块;与沈阳农业大学碳汇团队联系落实碳汇计量模型。同时,将继续与辽宁生态环保研究院,落实碳汇监测模式三种模式。我县在4个国有林场围绕“樟子松、彰武松、元宝槭、旱柳、彰武小钻杨、京桃、文冠果、中荷64杨”8个树种,挑选每个树种选取7个年龄段(5-60年)的标准地,每一个标准地面积为1亩,成活率85%以上。截至目前,4个国有林场共找出符合标准地块64块(32个试点地块,32个对比样地)。碳汇造林方面:积极与省林草中心争取,在彰武县四合城林场、章古台林场选出5个地块,开展碳汇树种监测(樟子松)。目前,地块和造林设计已完成,月底前完成造林。

总结

综上所述,发展林业碳汇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经济产值和社会福利,并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此外,发展林业碳汇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措施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木蓄积量,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滕剑.“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19):129-131.

[2]杨静.“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22(13):201-204.

[3]秦国伟,田明华.“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01):45-54.

[4]李积龙.先行先试探索林业碳汇发展新路径——海东市乐都区林业碳汇发展探索与讨论[J].中国林业产业,2023(07):32-33.

张卓(1982.09--),女,满,辽宁省彰武县,本科,高级工程师,林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