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临床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患者的发病。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患者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导致宫颈癌出现的主要因素为病毒感染、性行为和分娩次数等,早期宫颈癌患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慢慢呈现出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病情持续严重的患者还表现为贫血、全身功能衰竭的症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7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两类患者均实施HPV检测。按照宫颈癌防治要求内容,患者均确诊为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采取宫颈积液细胞学检查和阴道活检后结果均呈现为阳性。纳入标准:3年以上无性生活的患者;无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患者资源加入本文实验。排除标准:伴随精神系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有妇科疾病手术史的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纳入本文的宫颈癌患者有7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6例和女性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82±3.36)岁;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有7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8例和女性3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56±4.05)岁。
1.2方法 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后将切除的病灶实施病理检查。
检查方法: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后均实施HPV检查。患者在检查前3天,要注意不可采取药物治疗,阴道冲洗治疗和性生活,保持无菌操作下,采集患者宫颈分泌物作为样本,将采集的样本放在专用的采集试管中,在4℃的环境中实施检查[1]。HPV基因通过PCR反向点杂法检查,针对HPV68、HPV59、HPV58、HPV56、HPV53、HPV52、HPV51、HPV45、HPV35、HPV33、HPV18、HPV16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实施检查,同时也针对HPV43、HPV11、HPV6的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实施检查[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HPV感染率为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表示。两类患者及治疗前后对比差异较大则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有59例患者出现HPV感染,感染率为84.29%;宫颈癌患者中有67例患者出现HPV感染,感染率为95.71%,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对比差异较大,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同型别HPV感染率对比 宫颈癌高危型患者的HPV感染率相比低危型患者的HPV感染率更高,因此病情不同程度的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对比具有差异,同时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也有极大的差异,数据对比实施统计学分析后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同型别HPV感染率对比
3讨论
根据研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疾病的主要因素,同时,多种亚型已经证实与患者的生殖系统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重要联系。临床治疗中,要针对宫颈癌疾病实施尽早筛查、尽早诊断和治疗,从而发挥控制病情发展的效果,随着宫颈癌筛查工作的不断研究,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不过人们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都成为了提高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宫颈癌从发病到病情发展会经历一段时间,因此要选择有效的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危型的HPV感染率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临床要加强对宫颈癌患者开展尽早的检查和诊断,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英. 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分析[J]. 当代医学,2020,26(7):57-59.
[2] 姜明月,冯瑞梅,王林,等.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效果评价[J]. 中华肿瘤杂志,2018,40(10):750-756.
[3]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症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阎冰冰,金芬,王忠民,车耀润,姜继勇. 实用癌症杂志. 2018(10)
[4]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与L1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王富伟,魏爱婷,邱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8(05)
[5]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J]. 卫红霞,魏丽军,赵瑞霞,王晓燕.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15)
[6]人乳头瘤病毒52型E 6和E 7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J]. 王本敬,刘敏娟,李文静,侯顺玉,王挺,戴建荣.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