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积食的诊断和防治
摘要: 牛瘤胃积食又被称为瘤胃阻塞,该病是在反刍类动物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类胃部消化道疾病,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交替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引发牛瘤胃积食的原因多样,在进行诊治时,要结合本场的实际饲养管理方案,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养殖场牛群的日常采食情况,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然后结合具体的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诊治。

一、牛瘤胃积食致病因素

在畜禽业养殖发展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畜禽自身身体机能状况、饲喂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通常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大大影响了畜禽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发展稳定性,造成行业生产性能大幅下降,养殖成本难以科学化控制。牛瘤胃积食是养牛业中的常见疾病,一旦疾病发生,如果养殖人员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便会影响牛的成长状况,严重可增大死亡风险。因此,为了保障牛群健康生长,稳定有序地推动畜牧业发展,相关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当前这一疾病产生的关键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制定预防治疗相结合的管控方案,降低疾病影响程度。

从牛瘤胃积食具体的致病因素来看,首先在饲养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案,养殖人员缺乏疾病防控意识。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养殖人员未能根据牛群的身体机能状况,和生长发育阶段情况,优化饲料搭配,造成牛群饲养呈现不规律性问题。在饲喂过程中,如果牛群出场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在采食期间容易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饲料,往往不会通过细致的咀嚼便将食物送入胃中,在这一采食情况下,牛群容易在胃部积存大量未能充分咀嚼的饲料,导致牛胃部呈现膨胀状态,胃部消食机能难以正常运转。与此同时,部分养殖人员养殖技术缺乏专业度,在饲料搭配过程中添加大量粗饲料,未能加入相应比例的青饲料。由于长时间摄入过量粗饲料,牛胃部容易产生阻塞情况,引发消化系统异常状况。部分养殖场将豆类、谷类等作为饲料投喂给牛群,牛群胃部疾病问题概率明显增加。在这一采食情况中,如果牛群此时大量摄入水量,便会导致胃部产生大量气体,牛的瘤胃呈现膨胀状态,给瘤胃部积食造成诱发条件。同时,如果牛群饮用水量过少,也会导致饲料堆积于胃部,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产生积食现象。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症状

当牛产生瘤胃积食疾病之后,会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在进食过程中反刍次数减少。在发病期间,牛常表现为鼻镜过于干燥,弓腰现象明显,由于胃部严重不适,可能会借助牛蹄踢向腹部,难以保持正常的站立状态。一般情况下,牛本身的体温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腹痛情况会随着病程发展而变化。一般发生于发病初期和后期阶段,腹痛程度有所差异。当牛群瘤胃积食病情过于严重,牛群可能会因为不适而呻吟,同时伴有心跳加快现象,在这一状况下,排便次数减少。根据该病性质来看,如果瘤胃积食表现为急性,发病速度明显加快,通常可能在采食之后的1—2h之间,产生积食问题。牛瘤胃积食明显症状,在发病之后的48—72h内呈现。当病情发展到中后期阶段,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全身性症状,牛的体温同时发生明显变化,全身肌肉震颤。在这一症状条件下,病牛难以正常排便,双目凹陷情况严重,倒地不起,产生酸中毒或者脱水等问题。在急性型瘤胃积食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也会转化为慢性瘤胃积食。对于慢性型瘤胃积食发病症状而言,病情会呈现出持续性、反复性情况,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正常采食,发病之后进食受到影响,同时反刍以及嗳气问题减少,瘤胃收缩能力下降。

(二)牛瘤胃积食诊断要点

科学化的诊断是采取防治措施的前提,因此养殖人员需要通过“望触听叩”这一诊断流程,确定牛群的病情发展状况。从望诊方面来看,通常是观察病牛的粪便情况,同时关注牛群的表现症状。通过观察牛的排泄物形态以及牛的体态情况,判断牛是否保持健康状态。在望诊过程中,需要深入检查牛的鼻镜情况,是否存在龟裂问题。根据观察结果来看,如果排泄物呈现发黑状态,则可确认病情。【1】此外,可以查看牛群是否存在经常性摇尾,有无经常性望腹,通过以上观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诊。从触诊角度来分析,相关人员需要用手触摸牛的胃部,从而有效判断牛瘤胃状态,收益通过直接触摸的方式查看胃部是否出现膨胀,是否出现压实感。听诊一般需要判断病牛的肠胃蠕动以及呼吸情况,在听诊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呼吸次数,如果发生声音变弱,次数变少等情况,便可以确定病情。叩诊则是需要明确牛胃部是否产生浊音,如果牛产生瘤胃积食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直肠。如果胃部扩张,直肠之内有黏硬物质,应当深入检查。在具体叩诊过程中,应当对牛脏器周围使用叩诊锤,结合共鸣音特征和间隔长短判定。如果在这一过程中,间隔时间较长声音变弱,通常可知传播受阻,以此来确定瘤胃积食情况。

三、牛瘤胃积食的防治措施

(一)提升饲养管理科学水平

养殖人员保障饲料喂养的科学性,有利于降低牛瘤胃积食概率。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成长期的牛群,科学把控饲料粮以及饲喂次数,同时保障喂食的定时性,从而避免牛群出现长时间饥饿,或者饱腹状态过强等情况。饲料配比与牛群所需的营养物质密切相关,因此养殖人员应当从饲料配比角度出发,为牛群提供所需营养,确保牛群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正常状态下。精饲料用量应当控制在30%,粗饲料应当同玉米等精饲料,按照科学比例混合配比,避免牛群只摄入精饲料。饲料喂养需要综合考量季节情况,如果在初春季节,需要减少青绿饲料的投喂。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需要更换饲料,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饲喂原则,防止牛群产生应激反应。饲喂过程中为了保障牛群能够全面消化食物,应当保障牛群饮用足量的水。【2】

(二)西医治疗

牛群一旦出现瘤胃积食症状,应当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通过药物刺激中枢神经,帮助病牛恢复反刍行为,同时中和胃酸。根据病程不同,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初期阶段,可以利用氯化钠清洗胃部,一般情况下,一头牛需要用25kg,清洗过后,将50ml硫酸钠注入牛体中。当病情难以控制产生更为严重的情况,需要避免牛发生脱水现象,利用葡萄糖氯化钠加入维生素C清洗胃部,保障体内器官不受损伤,提高牛体抵抗能力。治疗期间如果需要抑制乳酸,应当利用土霉素发挥抑制效用。在病情稍轻阶段,可以采取按摩方式,帮助牛瘤胃恢复正常的蠕动功能。养殖人员需要将按摩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以左肋瘤胃为主,间隔15mn再次按摩。如果病牛严重积食,需要及时采取腹泻治疗措施,利用硫酸镁溶液,有效排出内容物。针对其脱水问题,应当立即补液,将葡萄糖、糖盐水等注入牛体。当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发展,牛群症状无法缓解,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开展瘤胃切开手术,从而将胃部积存的内容物取出,循序渐进地恢复其胃部功能。在手术开展之前,需要进行麻醉处理,取出1/3内容物,同时检查是否存在金属物质,检查之后缝合消炎,避免手术之后发生感染现象。【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牛瘤胃积食在养牛业中较为普遍,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在精准的诊断前提下,养殖户应当制定科学化的防治方案,从预防和治疗等不同角度开展工作,高质量控制该病的发生发展情况,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程情况,采取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潘朝仙 , 郭明海 , 岳太双 .牛瘤胃积食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2.02.060.  

【2】张虎. 耕牛瘤胃积食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4.08.062.

【3】栾石红,刘丽萍.牛瘤胃积食诊断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