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核电厂水压试验泵故障分析及处理
摘要: M310堆型核电厂在全厂失电事故下,水压试验泵由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向主泵密封提供应急轴封注入,防止一回路冷却剂产生破口而泄漏,是保证核电厂第二道屏障完整性的重要设备。由于水压试验泵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其完整可用性常受到各类结构件缺陷问题的挑战。如何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合理且及时的采取行动进行应对,如何组织各专业人员做好设备处理的轻重缓解划分,是核电厂操纵人员必须要积极考虑的问题,否则可能因应对不当而违法核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FSAR)、技术规格书等执照文件的要求,进而产生执照运行事件。本文从水压试验泵组整体失效、部件失效、上下游失效等角度开展故障失效分析及应对处理,以期能在核电厂实际工作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参照对比、指导指示作用。

压水堆核电厂M310堆型设计有水压试验泵,用于执行水压试验、安注箱补水以及应急轴封注入功能,其中应急轴封注入功能为核安全相关,在核电厂全厂失电情况下,应急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为泵组供电,防止和避免主泵轴封损坏导致一回路出现破口、冷却剂流失。

水压试验泵的故障可能导致泵组无法及时启动行使核安全功能,如下从整体失效和部件失效两个维度对设备失效进行阐述,涵盖了设备故障导致的现象、失效点、失效方式、失效风险、失效干预措施、失效缓解措施、维修方案、后撤规程等。

1. 水压试验泵整体失效时的失效点及失效方式

1.1. 电机无法启动、泵异常跳闸、电机无法停止

①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老化、引出线失效、绕组短路、断路;②接触器:辅助触点氧化、接触不良、松动、烧熔、卡涩断裂等;③热继电器:接线松动/定值漂移/辅助触点损坏,导致电压继电器、过载继电器、传感器误动作;④刀熔开关:熔断器熔断、本体损坏、接线松动;⑤按钮开关:紧急停运按钮内部接线无法断开;⑥变压器:启动变压器或控制变压器故障;⑦压力变送器:定值漂移/电路断路/老化;⑧DCS通道:表征应急母线失电的信号通道故障;启停控件信号接线虚脱;⑨电接点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开关定值漂移、接线松动;⑩浮球液位计:润滑油箱液位计机械部件浮球脱落、连杆卡涩,电气部件端子接线松动、辅助触点故障、线圈断路或烧毁;⑪整流模块:可控硅整流器损坏/电容故障/电源供应器电阻晶体故障/接线松动。

1.2. 泵压力不足、压力波动、流量不足、运行异音、振动超标

①齿轮:齿面偏磨/磨损/胶合/固定失效/折断;②联轴器蛇形簧:脱落/变形/断裂;③联轴器齿形盘:安装不到位/传动键磨损/齿槽磨损/断裂;④联轴器分半盘:安装不到位/紧固螺栓断裂/内部磨损变形/分半盘断裂;⑤活塞:磨损/配合尺寸超差/变形/卡涩/断裂/润滑油压低/DR换向阀未动作;⑥限位开关:滚轮推杆脱落/触点腐蚀/弹簧失效/接线松动导致活塞动作异常;⑦电机定子绕组:绕组接线错误导致反转;⑧电动调节阀:卡涩/密封面磨损/阀芯破损/产生回流,电机线圈烧毁/分相电容击穿/接线松动/转子卡涩导致阀门无法动作;⑨变频器:内部接线松动、输出变小、无输出;⑩脉动缓冲罐:气囊老化漏气/破裂/变形/压力不足,缓冲器气阀松动/密封破损/变形;⑪曲轴:断裂/轴径与轴瓦粘合抱死;⑫连杆十字头:十字头卡涩/断裂;⑬电磁阀:电磁滑阀/先导阀卡涩、复位弹簧失效,电磁阀内存在异物导致动作异常;⑭吸排阀组:内漏/阀球磨损/破裂,球阀内存在异物导致动作异常。⑮安全阀:回座不严,有较大泄漏。

2. 失效风险:

①产生IO,机组被迫后撤;②水压试验时,导致主线延误;无法停运导致系统超压产生破口及飞射物;③H3全厂失电工况时,主泵失去应急轴封供水,一回路边界完整性受到破坏,堆芯冷却恶化;④定期试验时,导致泵长时间憋压运行而损坏设备及仪表,或边界阀内漏导致机组误硼化。

3. 干预策略

3.1 紧急干预策略

①按照IO要求执行缓解措施;②联系专业检查处理;③事故状态下按照应急指挥部指令执行。

3.2 长期应对策略

水压试验模式:

①进行预试验、提前检查控制接线、设备状况等;②水压试验泵投运期间,保持一台上充泵小流量运行,以便水压试验泵意外解列、故障时,能稳住一回路压力、及时恢复主泵轴封;③水压试验期间发现法兰、接头等泄漏时及时紧固(必要时泄压);④继续升压前,通过联合检查确认边界阀门已关闭;⑤试验泵跳闸后,及时调节过剩下泄阀、轴封注水阀,稳定一回路压力;⑥故障消除后重投试验泵,无法投运则通过过剩下泄对一回路缓慢降压。

安注箱补水模式、应急轴封注入模式:

①记录双机组IO1,3天内开始向NS/RRA后撤;②联系各专业检查处理;③参考专业检查意见及历史经验反馈进行处理;④处理后重新启动水压试验泵进行验证、消除IO。

4. 后撤要求及文件:

4.1 水压试验模式

水压试验时机组处于完全卸料模式,此时技术规范对水压试验泵没有可用性要求,失效时不需进行后撤。

4.2 安注箱补水模式、应急轴封注入模式(非H3工况)

后撤模式:水压试验泵不可用,RP和NS/SG模式下产生真实双机组IO1,机组需3天内开始向NS/RRA模式后撤。

后撤规程:功率运行时,使用D01/D02/D28A规程进行后撤。

后撤要求:一旦开始后撤,过程中的各过渡瞬态时间不得超过下列限值:①从RP到高于P11和P12 的NS/SG 模式:2 小时(包括硼化到CB热时间);②从高于P11 和P12 的NS/SG 模式到RRA 运行条件的NS/SG 模式或双相中间停堆NS/RRA 模式:8 小时(包括硼化到CB冷及RRA 系统的准备时间)。

二回路后撤主要步骤:

①降功率至80MW;②80MW停一台主给水泵;③停机并投运盘车;④GCT-c切GCT-a、CET切至SVA、SG供水切ASG;⑤关主蒸汽隔离阀;⑥使用GCT-a对一回路降温降压至RRA模式;⑦二回路循环冷却。

一回路后撤主要步骤:

①降功率过程中核对KS/LA正确出现;②C20出现后控制棒置手动;③手动插入控制棒至5步(除SA/B/C/D外);④硼化至冷停硼浓度;⑤降温降压时持续硼化;⑥P11出现后闭锁相应保护;⑦投入三组下泄孔板;⑧对RRA系统进行升温升压后投入。

4.3 应急轴封注入模式(H3工况):

后撤模式:此时机组应用H3事故规程、进入场区应急,需后撤至Tric在190℃左右并等待水压试验泵修复或恢复供电;H3工况下无法恢复水压试验泵可用,需等待应急指挥部指令、进入严重事故管理。

后撤文件:全厂失电事故规程H3;严重事故管理规程:一回路应急补水规程、移动电源接入规程。

二回路后撤主要步骤:

①进行自动和保守性操作以及SG水位的控制,根据RO指令进行直流保护性操作;②准备并尝试恢复至少一路电源(包括连接五柴、恢复场外电源等);③利用余热及蒸汽排大气阀门控制一回路温度≈190℃、稳压器液位>-5m;④电源恢复则重启辅助设备、转到正常状态,无法恢复则等待指挥部指令。

一回路后撤主要步骤:

①进行自动和保守性操作的控制;②要求机操用余热及蒸汽排大气阀控制一回路温度≈190℃、稳压器液位>-5m;③如水压试验泵维修后可启动,则利用水压试验泵供轴封水及为稳压器充水,维持一回路压力>4.5MPa、水位-1m左右,并等待电源恢复;④如水压试验泵无法恢复正常供电,则汇报应急指挥部并建议使用福岛改进项设备供电;⑤如无法恢复一路电源及水压试验泵可用,则根据应急指挥部指令,使用《一回路应急补水规程》,对一回路泄压到≤2.0MPa.a并使用换料水箱或临时接口对一回路进行补水。

参考文献

[1]福建福清核电厂1、2号机组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2019,08.

Final safety analysis report for Units 1 and 2 of Fuqing nuclear power plant, Fuqing Nuclear Power Co. , Ltd. , 2019,08

[2] H3.1事故解释规程[S],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2001,09.H3.1 accident interpretation code [ s ] , second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Nuclear Industry, 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