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DOI: 10.12721/ccn.2024.16357, PDF, 下载: 99  浏览: 1030 
作者: 徐岭杰 于洋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模式,具备优异的特点,如工程质量的可控性、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施工周期短等优势,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深入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旨在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建筑方法,以其高度的工程化和数字化特点,引领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利用预制构件、智能化监测和协作平台等工具,装配式建筑技术使建筑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可持续,有望在改善建筑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1装配建筑施工技术优势

①低碳环保。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低碳环保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绿色化发展,在提高工程效率的同时可以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合理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以及空气产生的污染,有利于成本控制。②产业化发展。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装配建筑模式的发展。在施工中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可以实现建筑城市的尺寸空间精准化控制,这样则可以降低偏差等问题,根据施工要求产出技术标准进行集约化生产。实现标准化的加工以及统一化的管理,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做好电路以及水路的基础设置以及设计管理,可以实现整体的优化设计,有利于推动建筑结构的产业化发展。③效率化。在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在施工中合理应用各种现代技术以及辅助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施工处理。有效降低施工量,而部分的装配式构件具有重复利用的功能,可以实现建筑施工的节能以及绿色化发展。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预制构件的运输

预制装配式施工过程中,对预制构件的场外运送通常是重要工作。当预制构件制造完工后,应当按照预制构件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运送车辆,并确保运送车辆可以达到预制构件实际长度的要求。按照货运道路的实际状况选取最适合的搬运路径,并设置缓冲层,以稳定好预制构件。建筑预制构件搬运过程中,要做到慎重、小心,以避免人为破坏。而对于特殊建筑预制构件的搬运过程,还需要采用特别的解决措施,如对较长、较细的建筑预制构件,可设置水平支撑,以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可能由于受力不平衡,所引起的建筑材料损伤问题。

2.2吊装施工技术

在施工中要综合构件的性状以及大小等相关参数,进行现场的调整以及优化设计,保障个性工作有序开展。对此,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综合施工项目要求以及实际状况,科学调整,切实保障吊装作业符合项目的实际要求。对于构件要根据产出状况进行编号设计,保障吊装效率。在施工中要根据实际状况做好吊装运输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则要及时处理,充分保持施工效率。吊装处理中要做好辅助管理,根据构件尺寸以及具体的要求做好连接位置的管理,根据操作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切实保障施工稳定性。同时在施工中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则可以提高吊装设备整体稳定性。工作人员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状况进行水平状态以及方向的控制以及优化。保障各个构件的有效连接,根据实际状况挑战吊塔高度,充分提高操作安全性。

2.3外墙节点防水技术

外墙节点的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结构安全和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外墙节点防水技术施工应细致、标准。第一,防水材料应选用优质的防水薄膜、防水涂料和防水黏合剂等,在符合预算的前提下选择具有优异耐候性、耐久性材料,保证防水涂层有效抵抗水渗入。在选材过程中,要严格要求防水材料的柔韧性,适应墙体连接处的变形与震动,保证持久防水需求。第二,优化外墙节点构造设计,以此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水分渗透,在实际施工中,可采用防水胶条、防水层等密封措施,进一步提高外墙节点的防水性能。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精细管理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施工图纸进行操作,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证外墙节点防水技术的有效实施。

3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做好图纸审查的管理工作

为了使装配式建筑能够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生产和安装,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图纸的审查工作。管理人员要明确施工要求,按照施工要求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有些地方存在着出入,那就需要尽快找出问题所在并对相关部位进行完善。为保证图纸检测的精度还可以借助很多前沿的科技,例如BIM技术可以对建筑图纸进行检测,而且能对一些出现偏差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调整。

3.2原材料控制方式

第一,科学评估,系统选择。为了保障材料符合要求,要根据技术标准进行材料的检验,选择符合资质的供应商。在项目准备阶段则要系统分析,构件长期合作管理机制,预防质量隐患问题。第二,采购规范化管理。根据管理要求做好技术管控,强化性能以及检测标准等细节管理,根据才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技术控制,强化质量控制以及综合管理、第三,检验测试。根据要求进行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检验。做好规范性管理,做好物理、外观以及化学等多种检验分析,保障符合技术要求。第四,质量周期追溯管理。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材料追溯管理系统。做好施工阶段的综合管理,根据要求进行标识以及综合分析,实现原材料的快速定位以及质量检查,这样则可以充分保障施工综合质量。

3.3有效应用BIM技术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极大地优化了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过程,从而提高整体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在设计阶段,BIM技术使得复杂的建筑设计更加直观和可操作。通过创建详细的三维模型,设计师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并解决潜在的设计问题,这样的预先解决方案减少现场施工中的修改需求,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此外,BIM技术可以直接用于预制组件的生产,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质量。在施工阶段,BIM技术提供了清晰的施工指导和实时的进度更新。施工团队可以利用BIM模型精确地规划和执行施工步骤,确保组件的正确安装顺序和位置。这种精确的指导减少了现场错误和重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BIM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使项目各方能够更好地协调和了解施工过程。在质量管理方面,BIM技术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和进度。通过与现场监控系统的整合,项目经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最后,BIM技术也助力于持续地优化和改进。项目完成后,可以通过分析BIM技术中记录的数据来评估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识别潜在的改进领域,为未来的项目提供宝贵的洞察。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的研究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创新和改进。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数字化工具,能够实现更高的施工精度、更快的进度、更优化的资源利用以及更可持续的建筑结果。这一研究方向的发展为建筑工程的未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在创造更安全、高效和环保的建筑环境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我们能够看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前景非常光明,将持续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硕果.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陶瓷,2023(1):224-227.

[2]曹孝平.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建材,2023(6):96-97.

[3]高树梁.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2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