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猪场的防控要点
DOI: 10.12721/ccn.2025.157019, PDF, 下载: 31  浏览: 354 
作者: 温倩 李福泉 段茜
作者单位: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非洲猪瘟;猪场;防控要点
摘要: 非洲猪瘟对我国猪场影响巨大,2018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连续爆发非洲猪瘟,直接导致猪场减产,截至目前,非洲猪瘟仍肆虐在我国养猪行业,暴露出我国在动物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管理。基于此,文章对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其病原、特征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降低感染程度,并加强无害化处理、日常消毒处理、建立科学屏障,为我国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提供参考。

1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点

1.1 病原及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顾名思义,发源于非洲的一种猪瘟病毒(ASFV),具有急性、热性、高接触性的特点,烈性毒株感染致死率高达100%,该病毒耐低温、较强酸碱耐受能力,在血液、粪便、组织、腌制品等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一般通过加热可以杀死该病毒,如加热至60℃并保持30分钟时消毒效果最佳[1]。病猪感染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为广泛,无论是突发病死还是慢性感染,均无固定表现,大致表现为高烧不退、便秘、腹泻、皮肤泛红、内脏出血等,按照不同程度可分为超急性型,病程极短;急性型,具有4至6天潜伏期,病猪体温最高可达42℃、厌食、精神萎靡等;亚急性型,潜伏期一般为6至12天,身体部分泛红、呼吸道感染、食欲锐减、高烧不退等;慢性型,发病较慢,体重不断下降,存在关节肿胀及慢性皮肤溃疡等;亚临床型,无明显病变,存在低烧和食欲降低等症状。

1.2 传播途径

从传染源看,以病猪和携毒猪为主,病毒遍布病猪全身,其分泌物、排泄物、身体器官组织等体液均具有传染性,尤其是肾脏、淋巴结等部位,潜伏期高达21天;从感染途径看,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成年猪为最易感;从传播方式看,病猪无生殖可能,产下的均为死胎,因此,以水平传播为主,即直接、间接、媒介传播,如直接接触病猪、其排泄物、污染物等,或者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或者通过人员,饲料、食物、工具等物品,老鼠、猫、狗等生物,运输/猪车、饲料车等车辆传播,防控时需要及时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2]

2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猪场的防控要点

2.1 建立科学规范安全屏障

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屏障,能够有效降低病毒传入可能,增强生物安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在猪场外围建立隔离带,如围栏、沟渠、实心墙等,将猪场环境分级,建立相应防护屏障,在屏障与猪场之间可建立缓冲带,做好缓冲区域日常消毒处理,无人员出入时保持封闭状态,尤其是周围猪场出现非洲猪瘟感染时,更要严格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宠物、野生动物等进入,加强消毒处理,严禁病毒进入猪场[3];(2)加强猪场内部防控,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单项流动,如全进全出、批次化管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在引种前,要严格调查和考评引种猪群健康情况,检查口蹄疫抗体、伪狂犬病抗体、蓝耳病抗体和猪瘟抗体等,引种后,至少隔离一个月,加强日常观察和记录,一旦有发热情况,立即进行隔离和病毒检测[4];严格人员进出,尤其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期间,严禁外来人员出入,工作人员也不能随意进出猪舍,在入场区设置消毒间和淋浴间,入场前做好清洁、消毒、更换衣帽佩戴鞋套方能进入,并做好人员入场登记。(3)建立应急预案,猪场内兽医加强病情监测,一旦发现疑似感染,为避免病毒扩散,立即进行处理。

2.2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一方面,加强有害生物管理。(1)加强灭鼠灭蚊蝇力度,在猪场内放置毒饵盒灭鼠,在蚊蝇滋生繁衍季节加强消灭力度,选用对猪群无害的药物、安装灭蚊蝇等等,并定期清理猪舍外的杂草、积水、粪污、生活垃圾等,防止蚊蝇滋生[5];(2)全面彻底清除猪场内蜱虫,蜱虫是非洲猪瘟病毒主要宿主,吸取感染病猪血液后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猪,必须对猪舍内饲料槽、墙面、地面、仪器设备、有缝隙的地方等进行彻底清理,涂抹或喷洒杀蜱药物,并且用石灰、水泥等将有缝隙的地方封堵,避免滋生蜱虫,同时,还需要设置防鸟网,鸟类可作为蜱虫传播途径,避免鸟类进入,能够避免病毒进入;(3)加强猫、狗及野生动物控制,定时驱赶猪场内的野猫、野狗、野猪等,未打过疫苗或者驱虫的动物极易带来寄生虫。

另一方面,严格生猪饲料管理。(1)对饲料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饲料来源、使用期限、运输及存储方式等,对饲料中血浆蛋白粉严格检测,甚至可以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2)禁止使用泔水喂猪,需要将猪场内的厨房泔水进行严格管理,利用封闭式容器存放并定期运出猪场进行处理,严禁工作人员私带食物喂猪,因为泔水喂猪很容易引发病毒感染,具体处理方法需要按照农村农业部颁布的公告和规范进行处理;(3)提供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定期对猪场水源进行消毒,如漂白粉、氯制剂等,并定期对水源和出入水口进行病毒检测,提高饮用水安全度。

2.3 坚持消毒清洗及无害化处理

第一,坚持科学清洗和消毒。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有效措施,需要采用适宜消毒剂进行猪舍、带猪消毒[6]。例如,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或者次氯酸钠等有机溶剂将猪舍、空舍、车辆和污染现场进行消毒,可以使用浓度为0.8%的氢氧化钠或者浓度为2.3%的次氯酸钠喷洒消毒30分钟;或者利用酒精、碘化物进行消毒,在每个出入口设置脚踏盆,其中加入浓度为74%的酒精,或者碘化物进行消毒。

第二,消毒清洗规范化。严格管控进出场车辆和人员,在出入口设置车辆消毒池和消毒点,通过杂物清除、泡沫清洗、冲洗、消毒和干燥等步骤,对车辆进行消毒;猪场内生活区域也要加强消毒力度,每周定期喷洒消毒一次,及时清理场内生活垃圾、粪污、废弃物等,可以利用烧碱或者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加强出猪台消毒工作,转猪结束后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避免人员交叉感染;严禁屠宰场、其他养殖场和集市车辆进入养猪场;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清洗和消毒计划,采用碘化物、碱类、酚类化合物、氯化物等作为消毒剂,定期进行轮换使用,提升消毒效果。

第三,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无害化管理。在猪场内一旦发现存在非洲猪瘟感染或者疑似病例,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同时将病猪隔离,进行病毒检测,确诊为非洲猪瘟后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病猪接触过的物料、生活用具、水源等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可以参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和相关处理手册。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非洲猪瘟疫情作为一种来势猛、病死率高、造成损失巨大的猪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防护措施进行防控,相关人员需要详细了解非洲猪瘟病因、症状、传播特征和传播途径,以此为依据,采取对应措施进行防控,包括建立科学规范安全屏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持消毒清洗及无害化处理,切实有效控制非洲猪瘟,实现科学化养殖。

参考文献

[1]孙杰龙, 郭义华, 刘劲兵,等. 规模猪场应对非洲猪瘟的主要防控措施[J]. 猪业科学, 2019, v.36;No.292(10):98-99.

[2]陈永权. 浅谈中小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具体应用[J]. 畜禽业, 2019, v.30;No.363(08):82-82.

[3]华威. 小型猪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J]. 浙江畜牧兽医, 2019, v.44;No.213(05):35-36.

[4]邓华成, 徐雄真. 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措施分析[J]. 兽医导刊, 2019(4):89-89.

[5]许红秦, 李建荣, 李红梅. 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几点措施[J]. 畜牧业环境, 2020, No.23(07):42+96.

[6]蒲清委. 中小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 2020, v.16(05):130-130.